重读运营之光,我有了新收获

我在公司做的是用户和社群运营相关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甜蜜期后,我发现自己目前进入了一个无法突破的阶段。

自己对于运营的认知还挺模糊,隐约感觉摸到了框架,但伸手摸的总是执行层面的皮毛。回顾过往,虽然我已经建立了社群运营的流程和话术,但怎么驱动用户复购和介绍老用户,一直是个难题。

一筹莫展之际,又重读了运营之光,仿佛找到一些头顶的光。

不能让感知到长期价值时,运营需要先创造短期价值

做产品的人总是有情怀,希望自己的产品可以改变用户。但往往产品的疗效期太长了,用户等不及。就像推崇健康饮食的方法,总是没有减肥药来得受欢迎,因为减肥药够猛,见效快。在感知长期价值上,不能怪消费者,因为作为人本身,我们最先能感知到的就是短期价值。长期价值只有在使用过程当中,才能被慢慢理解和喜欢。

就像很多做素质教育的产品(我们也算一个),希望发展的是孩子的思考能力、视野、综合素质等等。但这些能力都不足以在短时间量化,那我们就要去创造短期价值,比如:

  1. 设置一个前后对比测试,做几个表象的指标,让孩子的表现能通过测试体现出来;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让家长看到孩子学会了多少个字、能组多少个词、能讲几个故事,家长满意了,后续学习就会更有动力。
  2. 推广前期做一个试用,配专人指导怎么更好地用产品,就像现在的课程都做成了训练营的模式。这给了我一个启发,我们应该做一系列试听课,先让家长来听,之后再买单。先放点利益,满足短期利益,再放长线,让家长通过互动了解更多产品的细节,促成下单。

以目标为导向的运营,和用户聊的每一次天都是流程的升级

大部分学习型的人都不愿只做一个职能支持的人,而希望做一个目标导向的人。这说的就是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举个例子来说,我的运营日常工作是和用户聊天、在群里和用户互动。这件事情既耗时又琐碎,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希望尽快结束对话,或者期待用户不要有那么多问题。但以目标为导向的运营,就会考虑自己的每一次聊天,是否能优化整个系统。用心和不用心的区别就在于此。

如果用心,运营人员会留意记下每次用户的问题,统计每一类问题发生的频率。如果总是问产品怎么玩,那就是产品的操作过于复杂,或者引导指示做得不好。如果总是在购买前问产品参数或者适合几岁孩子,那就说明写文案的时候忽略了用户最关心的点。每一点用户的反馈,其实是对产品和内容调整的最佳时机。好的运营会抓住机会,而一般的运营只希望问题越少越好。

除此之外,即使是聊天,以目标为导向的运营也会挖空心思地设计每句话,让用户聊着聊着就感觉说到了自己心里,说着说着可能就想下单买产品。所谓润物细无声,就是在日常运营的每一句话里。跟用户共情,让用户感到我们是站在他们的角度,真正地为用户着想。

好书值得多看,运营值得多做。越做越明白,越做越有方法论。与大家共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言 是什么拯救过你,你最好就用它来更好的拯救这个世界。 做运营,最大的乐趣和幸福所在,就是这种“你能够以自己为杠...
    BIGCONG阅读 5,292评论 1 2
  • 第1章 运营是什么? 产品负责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 1.1极度...
    神域熊猫阅读 8,991评论 2 20
  • 每天进步一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从开始只能写几句话、模仿别人的观点,到现...
    一个帅气的名字呀阅读 18,456评论 4 31
  • 全书感受: 作为自己读的第一本运营类的书(之前看的都是零碎的文章),觉得这本书对入门者还是非常友好的,写作条理,逻...
    emomoi阅读 6,732评论 0 21
  • 据说这是一本优秀的产品运营教科书,还是很期待的。 读书时间:2.12-4.12 共两个月,本书一共有6个章节,一周...
    王xx丶阅读 3,61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