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每个人也都应该为自己的过失或不恰当的言辞,付出应有的代价,而我不能接受的是,为此付出“过当的代价”。
周六日是我们做忙的时候,一周的课程都放到了这两天,这周嗓子没有出问题,不过脑袋出问题了——感冒。昨天硬撑了一天,今天有坚持了一天,不过到晚上的时候头已经没那么疼了。
这两天田教带着孩子去参加比赛,总部特意为我们馆安排一个辅助教练。上午的课又请了一个兼职教练,也算是缓解了我的压力,不然加上感冒,真够我喝一壶的。
下午第一节课,就来了两位学员,直接交给了李教练一个人来带,第三节课也是李教练一个人带的,辛苦了他,拯救了生病的我。
不过最后一节课,我也没有闲着,就在休息室跟家长聊天。
我在朋友圈,看到张振华妈妈发了个朋友圈,配了一张孩子的写的“检讨书”,大概意思就是,我不该说脏话,对外婆发火,惹外婆生气,以后要做到有礼貌,有好吃的让大人先吃,有好玩的让大人先玩。。。
我看他妈妈也是一副自信骄傲的样子,我给她回了个“流汗”的表情,当时我并不知道孩子烦了什么样的错误,收到什么样的惩罚,隐约知道孩子肯定被揍了。
下午和张振华妈妈聊天中,我提到孩子犯啥错误了,还写了保证书。然后,他妈就说,对他外婆说脏话,太没有礼貌了,把他外脾气坏了,我就打了他!
我当时就好奇说了句,咋打的?他妈说:用条子,双层的,还让他下跪了!听到这话我特别的震惊,这孩子文文静静地犯了啥错,还要下跪才能解决?暴打孩子就已经是底线了!
她妈妈说,他不尊重他外婆,在进电梯的时候,他外婆说了他一句,然后他就回了句,“你有啥权利管我,你又不是我妈,你算个毛啊”,就是这句话,把他外婆差点气晕过去。当时,他小姨也气坏了,这孩子咋这么不懂事,恨不得把这孩子给打半死的样子。当然,孩子妈妈也生气了。
回到家后,他外婆就惨了,气的直喘气,心脏也不好,万一在气出个好歹,做儿女的真不好交代,老太太心眼还特别小,这事不解决肯定是过不去的,两个女儿是了解的。
于是,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孩子”,他小姨说,我家孩子犯一点错误,我都会打他,这孩子都八岁了,还这么不懂事,没礼貌,必须好好修理一顿,道歉改过自新。外婆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在哪里默默喘气丢脸色,他妈妈也很生气,一直引以为傲的孩子,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太不像话了,必须道歉!于是,一场家庭审判安就开始了。。。
外婆坐在中间,妈妈和小姨逼着孩子道歉,孩子不认罪,这也给了妈妈一次出手的机会,于是就用鞭子打了一顿,孩子开始松动,再不认罪还要瘦皮肉之苦。不过,外婆的气显然还是没有消,小姨子对这样的惩罚显然也不满意,妈妈也是越想越生气,想到“老人要是被你气个三长两短什么的”。于是,妈妈就逼着孩子给外婆下跪认错,不知道孩子当时怎么想的,就是不跪,外婆的脸色有一次开始变得暗淡,小姨子的呵斥声也变大了,于是有一次讲将案件推上高潮。
结果是孩子下跪认错,并写了悔过书,妈妈在外婆面前宣读。外婆这是才面露喜色,这块心结才算消除。。。
在孩子妈妈给我讲的时候,还问我你说这孩子该不该打?我说不该。我对他说,你们的出发点是啥?惩恶还是解决问题?你们的是痛快了,这件事孩子能记一辈子。当听到孩子能记一辈子时,他妈妈开始有点不安。说,我们只是让他认识到错误,他难道应该为他的错误付出代价吗?否则,还会有下一次!
我说,你们是大人,而且还是老人,你觉得是们更应该理解孩子,还是让孩子理解你们?作为家长你们是不是应该奉献更多的“包容”?然后,他妈妈就说他外婆心眼小,心里有事过不去会一直难受。然后,我说了些类似“谁痛苦谁改变,你情绪调节不好,那是你的个人的问题”,的意思。她妈妈开始意识到,大人本身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然后,我有用上了罗胖讲的关于“说脏话”的理解,大概就是,脏话既然被创造出来,那肯定是有错存在的意义的,比如代替暴力发泄情绪。
后来,我又问,这事如果发生在他的爷爷奶奶身上会怎么样?
有一句话不知道你认不认同,“一个人能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跟他的年龄没有关系,甚至,跟他的身份也没关系”,他妈妈表示很认同。
在我们回归整个事件时,他妈妈开始出现了深深的自责,朋友圈里也把孩子的“悔罪书”删掉了,你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男子汉样,就要告诉她“男儿膝下有黄金”,而不是逼着他下跪解决问题,更何况“童言无忌”。
她妈妈实在没有勇气再继续聊下去了,开始出现担心,担心自己的孩子以后会不会出现心里阴影,临走时还问我,不会真出现心理阴影吧?我说,这我不好说,时间会证明一切。
总结:在这场“审判中”我看到了“长不大的孩子”,那种心智不成熟造成的荒唐,并一代代轮回下去。。。
在我目前看来,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家庭问题造成的,当时事情发生时,我们从不会反思自己,而是经常说出那句推卸责任的话“都怪你”!
另外,孩子的成长都是伴随着犯错的,有些可以原谅,有些不能“原谅”,但大部分都是可以原谅的,就是不能被外界“原谅”,至少作为父母,也应该为此承担所有。孩子是付出了“下跪”的代价,但父母难道不应该付出“对孩子”的代价嘛?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应该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代价,但一定不是“过当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