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天地,总阴阳,别气化,定灾祥。
“黄帝问曰: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夫子数言谨奉天道,余闻而藏之,心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天之道可得闻乎?”
黄帝问曰:余闻夫子之言,而后知天之为道也,呜呼远哉!仰而观之,如迎浮云,俯而察之,如视深渊,浩浩茫茫,渺无涯际。然俯以察乎地理,虽视若深渊,犹有理之可测而仰以观乎天道,则迎若浮云而莫知其道之极也。
况夫子论及治人之法,动言谨奉天道。余虽闻而藏之金匮,问之予心,隐曲之中,莫测其妙,尝私异之,而不知其所谓也。
愿夫子尽溢其志意之所有,以明言其天道为用之事,使天下后世终不能灭,历之久远,此理长存而不绝。不知如此之天道,亦可使余得闻之否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明乎哉,问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时也。”
岐伯稽首再拜而对曰:明乎哉,帝所问之天道也!夫天之为道,与时相应,其发见于人而为用者,此亦不过因天运之节序,与夫气运一盛一衰之时而已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