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云:德性之良知,非由于闻见,若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则是专求之见闻之末,而已落在第二义。
欧阳崇一对先生这句话有疑惑,先生认为良知不是由于闻见而得,良知与闻见不是割裂开的,若专求于多闻多见,则已不是致良知了。崇一老师认为,学者的见识,是由于所见所闻而有所感所发,此所感所发建立在良知之上,所以见闻也是良知的用处的,若是为了致良知而寻求见闻,那良知便是由闻见而得。
先生解释到,良知不是由见闻产生,但见闻都是良知的用,若不专心致良知上,而去寻求见闻,这也是舍本逐末了,我们求学也好,出去见识也罢,如果心理一直有个致良知的决心,那么无论干什么都是在下致良知的功夫,所以良知与见闻其实是一回事,若是说为了致良知而去多见多闻,则良知与见闻已经对立为二。
“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先生告诉我们重点应该放在择和识上,而不是见闻上,如何选择,如何认识,这又是致良知的功夫了。现在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去西藏,去人烟稀少的地方寻找灵魂,文艺青年更爱这样的出行,先生却告诉我们,灵魂或者说天理、天道,不是从见闻上产生的,多闻博识或许可以增加我们的阅历,增加我们的知识,但是我们的智慧、良知,是向内求的,而且这个良知是与圣人一样的,是早就具备的,只是后天由于人的私欲蒙蔽而不得见着。若此心清静,带着这样一份良知去领略大自然,必能观察到平时看不到的细节,所以先生感慨“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