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数外都是工具性学科,非常重要,哪一个都不能少。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它的能力表现是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读写及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培养的主要是读写和口语表达能力,这是语文的任务。
口语交际的关键是孩子有足够多的上台时间和锻炼。小学活动多,尽可能为孩子争取上台的时间,这个对孩子的表达和口语交际有好处。
语文的核心是以思维为核心的读写能力。家庭要培养孩子的核心能力,培养孩子的素养。
阅读能力在小学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学前,读绘本、听故事,构造孩子潜意识的意义原型,学前的孩子大量地读绘本、听故事是有价值的;
第二阶段是小学一、二年级进入识字期,最好的做法是自然识字+精确识字(长文挑战,一下到二上);
第三阶段是三四年级是海量阅读和自动化阅读时期,海量阅读可以从三、四年级提前到二下,二下到四上做海量阅读,到小学高段抓写作和古文。二三四年级抓孩子的海量阅读对孩子的一生特别有利,这是家庭要花力气抓的方向;
第四阶段是小学高段五六年级,属于精确阅读期,经典非常重要,青春期也是这样。高段如果孩子没有经过海量阅读,还是要抓孩子的输入量。
写作能力也分为四个阶段。创意写作期、写诗期、深度写作期等。四年级以后要加强写作训练,写作能力对孩子走向职场非常有利。写作能力是孩子大量写作训练而来。
小学语文学习不要过度刷题,语言类的学习不是靠做题,学校的做题训练已经足够,家庭不要再增加孩子的练习题。家长要真正抓孩子语文能力发展的核心:读写,不要因为焦虑或者为了提升成绩去抓孩子练习量。
家庭配合学校,要抓孩子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做作业的习惯,过关的习惯,电子产品的管控,阅读的习惯,写作的习惯,尤其是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家庭不要做的是加大强化作业量,反复练习。
抓重点,一二年级生字的默写过关非常有价值,做太多的题没有价值,基本的朗读背诵默写一定要过。日日清,要有清单意识。每天孩子到底要学什么东西,该掌握的要扎扎实实过。到了小学高段,孩子的阅读和写作要保证时间,保证数量,要扎扎实实。
要强化素养,强化读写,淡化考试。语文考试在小学不要追求分数,这个分数是假分数,没有真正的语感,没有真正的阅读量,没有真正的写作能力,到了初中、高中仍然会下滑。
总而言之,小学低段要抓亲子共读,要抓一起完成作业,这也是一种共同生活。小学中段要抓阅读,海量阅读,整本书共读。高段要抓经典共读。这些对家长是有要求的,如果孩子到小学高段,有一定的写作水平,孩子差不了的。孩子不是交到补习班,一交了之。家庭教育的素养对孩子是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句话概括,小学阶段,要重视孩子的读写,重视孩子性格的塑造,重视亲子之间的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