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认知差距。
但认知来源于学习,所以学习能力才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根本。
而学习能力的差距主要在于以下三点。
1.区别信息的能力不一样
如今网上信息泛滥,在网上冲浪的人群中,主要分为两种人:
1) 不会区分优质和劣质信息的人。
他们被动地接受信息推送、沉迷其中无法自拔,陷入了所谓的“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就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比如你喜欢某一领域的信息,你看得越久系统就会根据算法一直给你推荐这一领域的信息,长此以往,认知就会受到局限。
如果每个人都只按照自己的心意选择自己喜欢看的消息,那么,每个人的世界都只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而不是世界本来应该拥有的样子。
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善于区分优质信息和劣质信息,才能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2)在网络信息噪音环境下,主动分离有用信息的人
这类人有一定的学习目标,有自己的知识体系,网上冲浪再多,都是围绕自己关注的领域在展开学习。
时间碎片化,但学习内容是完整的,都是围绕同一主题在展开学习,只吸收那些真正有用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效果和漫无目的地学习是不一样的。
有句话说得好:你学的知识可以判断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习能力的差距最重要的一点是过滤信息的能力。
2.处理信息的能力不一样
成甲老师在《好好思考》这本书里把人和人的学习能力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人们侧重于学习具体知识。
学习者会花大量的时间在理解概念、练习掌握知识方面。然而,这个过程可能并不愉快,也不得要领。很难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第二个阶段:学习解决问题背后的思路
这一阶段,知识已经不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了,而是在解决问题时自己创造或拿来使用的工具。
换句话说,学习的初级阶段往往是关注“具体答案”,而学习更高级的阶段关注的是形成答案背后的思路。这个比答案本身更重要。
比如那些教你如何成为高情商的人的书,就算书中写得再好,你实际应用时都倒不出来。
如果不清楚这个行为背后的思维逻辑,练习再多次也没用。
正如窦文涛在节目中讲到,他之前看了很多教口才的书,没用。
没用在哪:就像武术,你学了很多招,但是真打的时候,你反应不过来。
做完节目才想起来:”咦?书上那句话刚刚怎么忘了说呢。“
因为学习沟通不在于这个“术”,而在于背后的“道”。即这个方法背后的思维方式。
学到一个沟通的好方法,很多人就是拿来就用,很少有人主动去探究为什么这个方法有效。而这个探究过程才是学习的根本。
3.学习层次不一样
我们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一直无法提升,就是因为我们掉进了追逐答案的游戏圈套:我们越努力,跑得越快,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越多。
而高手往往学会一个知识可以无限迁移,在不同的地方都能使用。
因为他们学习时不仅仅学习知识,而是努力挖掘这个方法背后的底层思维模型。
比如,成甲老师在读《罗马人的故事》时,对恺撒大帝3万人击败9万人的胜利之举颇为震撼。
但他不是震撼就完了,而是想尽办法思考恺撒成功行为背后的思考原理。
当时恺撒只有3万军队,在和对方九万敌军对垒时,突然下起了大暴雨,当时他们的地理位置极其不利,刚好处在两条河流的中心地带。
如果让河水暴涨,恺撒的军队就会被围困在河水包围的孤岛里,将士还没打仗就先被饿死。当时真的无路可走了。
就当所有人都认为恺撒要失败时,恺撒突然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在河流上游开新河沟,把河水引流到敌方阵营。
最终不费一兵一卒实现反败为胜。
读完这个故事,我们普通人除了惊呼”恺撒大帝太聪明啦!“,就没下文了。
但善于学习的高手往往能停下来多思考,如果当时是自己面临这种困境,能想出这个好方法吗?
如果我想不到,就是我的思维方式存在盲区。仔细深挖会发现:我们一遇到困境,第一时间往往想的是摆脱困境。
但恺撒大帝可能是另一套思考方式,他思考的是:为什么我面临的一定是困境呢?为什么我一定要摆脱困境呢?我面对的环境能否是优势?能否利用天气的力量战胜敌人呢?
这就给我们带来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1.质疑我们提出的问题本身。如果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多问自己一句:是不是我们要解决的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
2.从困境的源头思考问题。暴雨困住了我们,但为什么一定是我们呢?为什么不能去困住别人?哈哈哈!最后将暴雨引到敌方阵营。
同样一本书,同样一个故事,有的人能学出几千课程的效果,而有的人写完跟没学一样,久而久之,差距就拉开了。
写到最后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求速胜,只求慢赢。
我们不需要学习和了解所有的知识。我们只需学习各科最杰出的思想,去抓住最关键的要害,就可以解决绝大多数问题。
希望大家在学习路上越走越远,一起加油!
作者简介:90后职场宝妈,上班码字,下班自媒体写作,每年阅读100本书,专注个人成长和好书推荐,欢迎关注。❤️
更多读书感悟见公粽号:十点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