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云十周年|如何构建健康的SaaS生态?

近两年,2B市场迎来了令人惊叹的爆发式增长,SaaS服务模式(软件即服务的模式)正越来越受欢迎。那么,SaaS的机会到底在哪里?面临“定制”的诱惑,各企业级服务商又该持何种态度?SaaS未来的生态发展之路又会是怎样的呢?在8月26日开始云十周年庆暨新品发布会上,由崔牛会创始人崔强主持,开始云CEO贺伟平、网易易盾CEO周森、首云汇商CEO戴晓滨、今目标副总裁李雪以及UZER.ME CTO张之收先生参与的圆桌论坛回答了以上问题。

以下为对话实录,略有删减。

崔强:大家好,今天由我主持《如何构建健康的SAAS生态》的圆桌,首先请每个人用1分钟介绍一下自己。

戴晓滨:我是首云的CEO,之前我们与开始云有过一些接触和合作,我们提供底层基础能力和连接的能力。我们希望把云平台做成开放式的,有更多的人跟我们一起合作,也很愿意有上层SaaS的服务商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李雪:我来自今目标,我们公司名字的来源有一段小故事,我们CEO在IT界号称“德鲁克IT的追随者”。今目标来源于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今天的目标今天完成”。今目标是一个提供企业内部协同和沟通的管理平台。我们提供20多款工具软件,用户可以根管理或者业务流程的需求,自由组合20多款软件,像搭积木一样搭建所需要的管理平台。

贺伟平:大家好,我是开始云CEO贺伟平,我从事项目管理很多年,非常理解企业内部的应用以及一些IT化的需求。我和柏总是大学同学,相互很信任对方,我非常敬佩柏总在文件管理行业的坚持,我自己也非常看好这个行业,看好开始云的业务,所以我们会一起把公司做大,让公司成为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

周森:我来自网易,在网易工作很多年了,从事过大数据挖掘相关的工作,在安全跟数据两个工作领域曾有过角色的忧虑,因为大数据挖掘可能会侵犯用户隐私,但是信息安全又是要尊重用户隐私,但现在我是网易易盾云服务的负责人。这里向大家透露一下,网易正进军云计算行业,网易易盾是网易云计算的一个产品。谢谢!

张之收:我是UZER.ME的CTO张之收,UZER.ME是什么产品呢?假如设计师在公司设计一些稿子,他回到家里没有相关的软件,这时侯只要一个iPad。UZER.ME就是你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或插件,只要登陆UZER.ME就可以用软件。如果设计师要和客户分享,这时侯也只需要一个链接发送给客户,客户就可以看到他做了一半的文档,提供一些反馈,设计师可以及时进行更新。另外,同事之间也可以通过链接一起对文件进行协同修改。此外,我们认为在线编辑云端软件是基本的能力,所以我们也开拓了一个软件,可以和不同的软件进行集成。

崔强:今天讨论关于SAAS的议题,今目标是国内第一波SaaS平台,现在今目标已经成了一个整合的平台。我从2005年跟踪SaaS到现在,这个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到2014年时大家仍很困惑。这么多年用户、行业不认,媒体也不关注我们,我们干这个有没有前途?那么,到底SaaS有没有前途?各位怎么来看现在这波浪潮?怎么来看现在这个机会,对大家意味着什么?

戴晓滨:从我来看,IT它其实是一个工具,我们不是为了做一个产品去追一个概念。实际上,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要思考的是怎么才能提高各行各业的效率,所以不论是大数据还是云计算,或者其它会诞生的名词,它背后的意义是,IT作为一个有力的工具怎样才能深入到各行各业中去。SaaS是一个非常确定的趋势,我们只是用这个工具创造价值。从IT利用的角度看,SaaS要如何提高效率?通俗地讲它应该怎么用?其实它越用越简单。过去我一直从事IT行业,最早的时候,我们装一台服务器,每插一张卡都要手动地设终端。但是SaaS的魅力在于,不论从硬件到软件,对于用户来讲他都非常容易使用。

李雪:我们在2005年组建的时候就做了SaaS,但是SaaS的概念是在2007年才兴起的。十年来,我们非常了解企业。企业需要协同和沟通,这个市场非常大,中国的中小企业就有2千多万,如果各种服务商汇总,有7千多万。这么大的市场我相信不会是钉钉,或者某一个平台能够消化掉的。我觉得一个核心的产品要有自己的坚持和思想。今目标是一个有灵魂的产品,这是我的骄傲。

贺伟平:开始云也一直在思索“机会”这个问题。从成立开始,我们就是围绕企业内容管理服务展开,后面也会持续沿着企业内容管理这个行当走。刚才崔总问SaaS的浪潮怎么看?其实浪花来了,水很大,总会退潮的,退完之后谁没穿衣服一看就知道。只有真正以客户为中心,关注SaaS后面的S(服务),产品本身让客户高兴愿意买单,那才是有生命力的,才能够让自己存活下去。

周森:其实不论是云计算平台,还是SaaS,都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这是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五六年前,我个人不看好云计算,因为企业会很看重安全。把数据放在云上,会不会泄露?尤其是大公司。随着这几年的发展,网易也有一些部门在尝试用外面的SaaS服务,毕竟它带来了便利。事实上,从安全层面来讲,没有绝对的安全,最保守的做法是切断与外界一切有安全风险的连接点。但是会导致企业效率出现问题,会落后,会被淘汰。所以企业需要去尝试外面的服务。在尝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安全的问题,届时再讨论策略以保证安全的风险较低或者最低。所以,我觉得大家最终会接受SaaS或者云计算,把数据放到云上。

张之收:事实上,不论是用企业软件还是个人软件,企业员工在个人时间发的邮件比在上班时发的还要多,设计师要设计,市场要写PPT。在SaaS浪潮里面,云计算其实就是将计算能力迁移到云端,并且在“端”的这一边使用越来越便携。所以,个人软件进行云端部署,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工作是潮流。我们将这种个人软件的能力,开放给不同的业务平台,让API可以跟各种SaaS软件进行整合。我们不可能去做所有的业务,但是我们要专心做好一件事情。

崔强:贺总、李总、戴总,你们三位都经历过传统软件的过程。所以在面对SaaS的时候,如何看待定制问题?

贺伟平:关于定制,我们也是有框架的,不是所有都接。公司定制也有一些归类,首先,接不接受要看我的主航道。其次,关于定制需要做客户分析,是否是产品本身没有达到标准产品的高要求,需要通过定制让产品更完善。我们只定制一些原则性的,集成类的会考虑,但是纯功能性的不会接受。定制完之后,我们会做一个积累和提炼,提炼出哪些是标准化的东西。在SaaS方向上,我们也有很明确的界定。比如场景化,选择能够覆盖大多数人的应用场景。事实上,同样的需求,同样的服务也要分层,如果公司小,5~10个人,他的需求比较低。但如果他追求某一个特别的管理方法,就对我们的要求非常高了,他本人肯定有需求方面很深的积累,他有自己的想法,能够做出来的东西替代它的使用。所以这个产品是有灵魂的,这是我们追求的。

李雪:今目标明确不做定制。今目标的创始人是做软件开发的,他更愿意是在家里或者在公司跟用户沟通,研究产品和技术,把服务做好。其实定制和非定制仅仅是个选择而已。不同的用户需求是不一样的,其实没有一个非定制的软件可以满足一个用户百分之百的需求。今目标今天也只满足中小企业80%以上的需求而已。那为什么我们是SaaS又是PaaS?SaaS往下沉可以用到开始云。术业有专攻,今目标300多个开发人员不可能做所有的事情,我们只能沉下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戴晓滨:做不做定制,在提供云服务以后,不论是从应用层面,还是基础架构的层面,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其实这里有一个平衡点,越小的客户越愿意使用标准的产品,他可以放弃个性化的要求。小到什么程度?小到2C,个人的时候没有定制化。但是在探讨对企业服务的时候,尤其大家做了很多年企业服务,我们真正的利润产生,核心有个二八原则,大客户真正愿意掏钱把它核心的系统放到云平台上,那这些人是支撑着公司主要运营的资金来源。对于越大的客户,他的定制化要求就会越多,也会坚持要定制,这其实是我今天看到的很多大企业上云所碰到的很大问题。这是一个障碍,所以我们要思考怎样把云变得更加普及化。

这里面我谈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当公司最开始做一个产品的时候,确实没有精力去做个性化定制,这时候就做一个大概能适应70%、80%客户需求的东西。再往后可以有一些尝试,真正符合更大型一点企业所使用的系统,尽可能把它做成模块化结构,交给客户自己去定制他的系统。这不光在软件的层面,包括做平台时的硬件层面。我们碰到很多客户有这样的要求,但实际上从整个计算机的发展来讲,这不是一个做不到的事情。举个例子,我们在做云平台时的服务器配置,今天我们已经把它灵活的做到客户拿鼠标点一点就完成了,这就是进化的过程。

李雪:我补充一句,戴总说的非常对。但是这里面跟成本也有非常大的关系,一些中小型企业每天为了生存而战的时候,他还能为了一个定制化软件,花那么多钱去研究吗?其实定制化软件还会遇到其它问题。大家跟IT打交道可以发现,一个软件体现的是业务管理思想的趋向化,这时候IT人员和CIO是不是能够明确的理解管理层的意图,把它变成一个产品,并且这个产品开发出来后还是企业需要的,这是一个问题。

崔强:每个人用很简短的话说说自己未来在这个生态当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把自己定位成什么样的公司?对于一家伟大的公司,伟大是什么样子?大家可以聊一聊。

戴晓滨:现在大家都在谈生态圈或者生态链,我觉得概念非常好,因为没有生态环境的话我们都没有办法生存。什么是生态环境呢?我认为一个比较理想的生态环境是真正基于各自的价值和商业原则,让大家构成的一种联合。现在有很多伪生态圈,因为彼此很熟,或者在一杆大旗的号召之下坐在一起,让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样是不长久的。没有伟大的生态圈就没有伟大公司的诞生。在整个生态圈里,我希望以后相互能够加紧横向的合作,真正发挥不同专业技术的亮点,凝结成非常牢固的,有价值的生态圈。

李雪一个单点的价值在10亿美金,一个平台就值100亿美金,到一个生态就值1千亿美金。这样的概念很好。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能不能找到一条相关的经纬线合作起来,变成一个体系,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今目标的定位非常清楚,现在我们的用户接近270万家企业,合作越来越多了,慢慢地就下沉为PaaS平台。我们定义未来就是工作的操作系统,跟开始云或者各方面提供单点企业服务的去合作,重点是能够把这些服务打包到一起,为企业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服务。

贺伟平:谈到生态,其实我觉得生态跟武林小说里面的江湖很像,里面会有一个武林盟主。所以一个生态应该也有类似的角色,现在我们聚焦在企业办公这一块,企业办公用的一整套、成体系的办公系统就围成了一个小生态。这个小生态有点割裂,我希望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武林盟主,这个盟主就是一个入口。另外,我认为生态不只有一个,钉钉可以是一个生态,分享也可以。第三,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融入到另一家生态当中,它在生态当中存在它的隐价值。开始云现在定位在企业内容这块,在国标委共享的应用中,我们就发挥了价值,以后我们可以成为中间的一个索引,从我们这可以切换到其他服务中去,其他服务也能进入到我们系统中来。

周森:生态没有标准,在中国和美国,生态也是不一样的。淘宝的生态跟亚马逊的生态,微信的生态跟美国APP生态,或者Facebook的生态是不一样的,所以生态没有标准。但对PaaS或者云计算来讲,现在生态还处于初级阶段,就像各路兵马在打仗,最后形成一个独裁政府垄断,或者联邦政府相互牵制。一个PaaS产品未必会依赖于云服务技术,只要这个PaaS的研发团队有一定的实力,所有的都自己做,它自己就是一个生态。

张之收:说起生态,我觉得BAT更多地是提供一个平台,SaaS里面各种各样的需求非常不一样。公司之间,不同行业之间有不同的需求。UZER.ME现在专心的是把软件云化这件事情做好,把体验做好。我们有两个梦想,一个是把UZER.ME做成一个云空间,里面有应用和数据,不论用户在家里,还是在诊所,他只要打开一个终端,都可以随时随地在上面工作。另外一个梦想是把UZER.ME个人软件云化,做成云计算时代的水电煤,提供给其他不同的合作伙伴使用,在他们的业务里面,用户需要用到软件编辑文档的时候,就可以调我们的API。

崔强:逻辑思维曾说过一句话,如果把自己变成一个U盘,随时插到哪个系统里面都是有价值的。在生态里面,我觉得连接能力并不重要,连接谁才更重要。关于今天SAAS生态的话题就讨论到这里,谢谢大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