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经历了友谊学校、麦克·贝吉里心理小组、冲绳岛心理小组,以及林迪心理小组之后,我对真诚关系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我渴望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夫妻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甚至在更大的范围内,可以建立起真诚关系。
我将这种关系称之为“共同体”(Community)。我所说的“共同体”不是随随便便一群人的集合,那样的集合很可能是“乌合之众”,具有暴民心理。“共同体”与“乌合之众”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真诚。所以,准确地说,我努力建立的是“真诚共同体”。
在过分强调独立奋斗的心理习性中,人们普遍不敢袒露真实的自我,不敢暴露自己的无知、脆弱和缺陷,不敢吐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心愿。人们假装强大,假装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即使对身边人也是如此。当人们带着这些虚假的面具与他人建立关系时,就如同去参加一场盛大的化装舞会,彼此在一起,却谁也看不见谁,除了面具。
一个群体,只有当每个成员都学会了如何呈现内心,坦诚交流,能够突破坚硬的面具和表面的伪装,抵达内心深处,信守“一同欢喜,一同悲悼”的承诺,并真正做到“为彼此感到高兴,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之后,才算建立起了真诚关系。
昨天大家回去以后都认真地进行分析了吗?你跟你的另一半,跟你的孩子,跟你的父母,跟你的同事,跟你的兄弟姐妹,到底是不是真诚关系?大家分析了没有?对于这种令人向往的真诚关系,很多人心存疑虑,担心是一种虚幻的乌托邦,虽然美好,却无法实现。
这些人或者品尝过太多孤独,如今谨小慎微地与他人保持着距离;或者在乌合之众中曾狂热过,同时也被狂热伤害过;他们排斥过异己,同时也被当成异己排斥过;他们欺骗过别人,同时也被别人欺骗过。总之,他们见过人性太多的黑暗,而对于光明小心翼翼。
那么,这样一个珍贵的群体有什么特征呢?那我们来看看真诚关系的七个特征。第一个特征:包容,而不是忍受。大家看,这个多关键,包容,而不是忍受。乌合之众的特征之一,是排斥异己,而真诚关系的第一个特征是包容。
我们不能因为某个人或者贫穷,或者富裕,或者性格怪异,或者持不同意见,就将他排除于群体之外。而是要包容各类人群,大家学习过九型人格的朋友都清楚,每个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在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性格,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他说出来的看法也就不一样。
那这个时候该怎么办?你是排除异己呢,还是包容?那么你要学会站在他那个性格的角度,来阐述你的见解,那最终大家都会统一。所以这个包容是最关键的。一个家里面,夫妻之间,它也是这个问题,你能不能包容,包容对方的孩童时期养成的不良习惯,协助他去改变。
作者在麦克·贝吉里心理小组的经历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当时,所有人都称赞小组如何令人愉悦,而只有作者感到抑郁。对于他们来说,作者就是不一样的鼓声,应该被屏蔽。
如果小组将他赶出群体,那么这个群体就成了一个排斥异己的朋党,而不是真诚关系。朋党是顽固的,它就像封闭的堡垒,誓死捍卫狭小的圈子,防御出现异己。但对于大多数群体来说,排除比包容要简单得多。除非法律强制,很多公司、团体、学校和俱乐部开除一个人时,都不会考虑包容,更重视群体自身的利益。
但真诚关系最大的利益,就是真诚本身,它崇尚包容,正因为包容,人们才能听见不一样的鼓声,并在这个过程中延伸自己。当然,真诚关系的、包容也不是绝对的,它包容异己,但不包容邪恶。不管人的个性如何,性别如何,信仰如何,种族如何,观念如何,爱好如何,情绪如何,都会被真诚关系所包容。
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如果我们没有真诚关系,比如说你如果违反了这个制度,你就会受到重罚,然后开除,这是一种,大多数企业都是这样的。少部分企业可以包容,他们可以做到考虑到这个人他出现了什么问题,制度必须执行,该罚要罚,但是还要学会关心。
比如说像腾讯对张小龙,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他也进行包容,因此诞生了微信,大家说是不是?所以说,这个包容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包容不等于允许邪恶,这段大家要读懂。对于邪恶,是绝对不能包容的。比如说贪污,挪用公款,等等,这些呢,它都属于邪恶。它触犯的并不是制度,而是法律。那你要包容,就成了同犯了。
在友谊学校,年级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年轻人与年长者之间彼此都是包容的。那里没有所谓的群体之外,没有屈从于某些规则的压力,不存在遗弃,聚会总是欢迎每个人的到来。由此可见,任何真诚关系的包容都会沿着其所有的边界不断延展。它就像一本展开的“全书”,不会刻意删掉不合规的内容。
它不仅涵盖了人类所有的不同类型:鹰派和鸽派,异性恋和同性恋,理想派和现实派,健谈者和沉默者,外向的人与内向的人;也囊括了人类所有丰富的情感:泪水如欢笑一样受欢迎,恐惧如信仰一般被接纳……一切差异都包含其中,一切独特的个性都得以滋养。
而这一切如何实现?这些如此巨大的差异如何被全盘吸收?这些如此不同的人们如何和睦共处?在这里,至关重要的是,和睦共处的强烈意愿,以及由此产生的承诺。做出承 诺,是包容的关键。
大家看到没有,包容非常的关键,这是真诚关系的第一个要点,但是你怎么样才能包容呢?承诺。这就是我们说管理的五个凡是,凡是目标必有计划,凡是计划必有承诺,也就是你计划我们这个团体要成为真诚共同体,那你要承诺的,你有这个计划,每一个成员都要去承诺。所以呢,承诺了包容,那你做不到,那是谁的问题呢,那就是你的问题,对不对?
就像我们直播间,我们要变成一个真诚共同体,就是包容,不管你是什么样的问题,你只要来读书,你只要来共读,我们都是欢迎的,而且都是真诚的对待你。那么也希望我们通过共读书籍呢,让我们每个人都变得更加幸福快乐,更加成熟,更有成就。所以作出承诺是包容的关键。
为了维持真诚关系,或早或晚,在某个时间节点,群体中的某些成员必须以某种方式彼此承诺,不离不弃。那一个家庭也是这样的,恋人也是这样的,你跟你爱人之间,做到彼此承诺,不离不弃。然后呢,包容对方的缺点,协助,每个人都要承诺为了这种真诚关系,要改变自己的缺点。
一个是对方包容,一个是自己要改变,自己包容对方,那也要协助、监督对方的改变。
因为凡是承诺,必有检查。真诚关系最大的敌人是排他性,它会以两种形式呈现:排除他人和排除自己。在麦克·贝吉里心理小组中,作者差一点被同伴排挤出群体,就属于第一种形式。还有一种形式,是自己将自己排除。
假如你暗下决心:“这个群体不适合我,这个人讨厌,那个人也不怎么样,我还是赶紧收拾东西一走了之。”这种想法对真诚关系的破坏性同样是巨大的,就好比你在婚姻中暗自思忖:“天涯何处无芳草,栅栏另一边的草看起来似乎更绿一些,我干脆转移过去吧。”
事实上,两个人的婚姻也是一个真诚关系,要求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依然坚守。而这需要一定程度的承诺。很多人都是“此外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实际上这是逃跑,大家同意吗?这是逃跑,“此外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对这句话就挺反感的,因为呢,我始终都认为那是一种逃跑。我认为在任何一个地方,我们都是要留下美好的名声。
所以从任何一个地方离开的时候,那我都会是留下好的名声离开。不会说,像修管道,这个特别好,然后突然又告诉人家,特别不好,对不对,那不可能的。大家同意吧,所以这里面说的非常的重要。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了,你就不会用“此外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这种借口来让自己逃跑,对吧?不真诚。
如果我们选择坚守,通常在不久之后便会发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坚守的人,就像昨天李院长分享的一样,突然间怎么开悟了呢?怎么一下就感觉自己像跃升了一个层级呢?这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的一位朋友将真诚关系定义为“一个习得了超越个体差异能力的群体”。的确,在真诚关系中,我们能学会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让人接纳个体的差异,不再攻击与自己不同的人,或者心怀不满,或者极力躲避。但学会这种能力需要时间,而这种时间必须通过承诺来交换。
比如昨天有人跟我说,你说这么大一个团队的负责人,找借口不去,太可气了。那我告诉他呢,不要这么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事儿,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目标,你只要问一下他去还是不去,不要去管人家原因。
你也不要说这个原因是不成立的,这个与你无关。因为每个人的结果最终都是他自己的行为导致的,这个时候就涉及包容。不用管原因,那他的原因可能是对,可能是错,他的决定是什么样的,那结果也是他自己来承担。所以处处都涉及到包容。
所以需要澄清一点,包容不是忍受。忍受是在积攒不满、怒气和怨恨,最终,这些强烈的压迫性情绪会像火山一样爆发,一发而不可收拾。包容也不是逃避,不是假装若无其事,用“视而不见”来回避差异。
所以我说,你呢,可以提醒一下,你可能对你的团队影响不好,就可以了。这就是说,包容呢,不是生气,你也不是逃避。不是假装若无其事,用“视而不见”来回避差异。
他说,他的这些伙伴们,我替他们怎么怎么样,那不用,你是要提醒。因为你并不一定能改变,对不对?
从本质上来看,包容是一种超越,而“超越”的字面意思是“从上面越过”,这就犹如登山。当你穿过峡谷,越过沟壑,终于站上山巅之后,你会发现正是那些高高低低,坡坡坎坎,即,那些迥然不同的差异,才构成了一幅激动人心的画面,一切尽收眼底。
同样,要包容别人,也需要提升自己认知的海拔高度。随着认知海拔高度的提升,我们逐渐会将“忍受”转变为“包容”。作者与他妻子莉莉结婚之后,随着浪漫激情渐渐消退,作者发现莉莉做事有些缺乏条理性,比较情绪化,她会因为欣赏美丽的鲜花,而忘记重要的约会。
与此相反,作者从一开始就是个“以目标为导向”的人。我从来不会特意安排时间去赏花,总是按计划完成工作。作者曾经斥责他老婆丢三落四,同时无视文明时代最重要的仪器:时钟。
而在很多方面,她对作者也同样苛责,认为作者是一个工作狂,太理性,说话总是使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这样迂腐晦涩的表达方式,将每一次谈话变成长篇大论,一点也不懂生活,没有情趣。
在没完没了的摩擦和碰撞中,作者感到异常压抑,作者不知道他们的婚姻为何会这样。
前面,他提到,为了维持婚姻,他付出了很多。最初他试图改变莉莉,但越改变越痛苦;后来,他又极力忍受,但越忍受越绝望。
幸运的是,在参与建立真诚关系的工作中,作者慢慢意识到,之所以对婚姻感到痛苦和
绝望,是因为生活已经进入了婚姻的山坡,而他的认知还滞留在山脚。结婚,意味着生活发生了变化,自己再也不是一个单身汉,而是两个人生活在一起,这本来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但在无意识中,却依然认为自己是一头“孤狼”,而妻子只不过是我的“附庸”。
很多时候,生活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我们的认知却迟迟不能完成转变和提升,比如衰老的人,不接纳变老的事实,还认为自己很年轻,活在幻想中,这会令他们的生活异常艰难。同样,在婚姻中,低海拔的认知根本看不见婚后的现实。
后来,当作者成功提升认知海拔之后,站在新的高度再来看他们的婚姻,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很快作者对莉莉的“忍受”就变成了“包容”,并惊愕地发现:为了维持婚姻,妻子付出的比自己还多。
婚姻是一个长期的、只属于两个人的小型真诚关系。作者与莉莉超越差异和分歧,将“忍受”转化为“包容”,花了将近20年时间。但是,在建立短期真诚关系时,作者发现50到60个人的群体,可以在8小时的课程内,实现这种超越,将分歧转化为默契,将差异转化为共识,这或许就是真诚关系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地方。
那学过九型人格的朋友们都知道,作者跟他妻子之间呢,是性格有差异,对不对?如果作者要学过九型人格,那他们这个问题会解决得更早。就不至于通过20年才解决,所以阅读思人生,学识涵未来,我们的知识要足够的多。这是第一个特征,是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