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紧扣题目讲好自己的故事呢?
在下笔之前,每一个考生都必须舍得花时间用心做好一个“编剧”,将生活中真实的“事情”变成“故事”。我们平时的写作教学一向鼓励学生写真人真事真情感,然而,真实并不等于“录口供”式的实录。
同样一个故事,不一样的布局结构往往收到不一样的阅读效果。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就是“讲故事”的典范,朱自清写《背影》,不直接写自己对父亲的挂念、愧疚、挂念,而是从祖母去世、家境惨淡、父子离别、笑父迂腐一路写来,画面组接,铺垫渲染,真挚朴实,感人至深。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往往都有一个固定的讲故事模式:画面组接式、一线串珠式、悬念式、欲扬先抑式等等。
考场写作时间紧、压力大,如果我们可以模仿其中一种“模式”,讲好故事将更游刃有余。所以,审清题意、确定选材后,我们可以这样来构思我们这个故事的结构布局:第一,搭架子。
确定了自己要讲的故事后要梳理一下,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里需要展开特写,哪里需要补充交代,哪里只能一笔带过,心中要有一本帐,杜绝头重脚轻、重心不稳现象。如写自家小区设岗查体温,开始时大家不理解、不配合,后来,倔强的爷爷更是与保安起了冲突,我给爷爷讲新闻、说危害,于是爷爷主动配合起了检查,还给保安师傅送去了过年蒸的包子。就需要突出爷爷与保安起冲突和送包子两个特写段,其他内容略写交代。
第二,卖关子。
故事不能从第一句开始就被听众看穿了把戏。讲故事要有“听众意识”,善于通过制造波澜、设置悬念来“卖关子”,例如,写厉害的数学老师突击检查讲义整理和订正,开篇先写我手忙脚乱赶任务,“学霸”神秘地说教给我一个过关“秘籍”,我欣喜若狂,后来才知道,秘籍原来是加强自查自纠,用自律换来自由。
第三,想点子。
巧妙铺垫、着力渲染,让故事好看起来。故事有很多关键“点”,有的“点”需要铺垫,为了故事必要的背景交代,让故事没有漏洞;有的“点”需要渲染,必要的细节放大。例如,写奶奶突然身体不适,几次到不同的医院去检查身体,每一次检查的结果都让家人的心情更加沉重,着力渲染家里笼罩上了越来越压抑的气氛,“我”在这一次次等待奶奶检查归来的守候中,洞察了血脉相连的浓浓亲情,理解了家庭的意义。当一件件真实的“事情”经过我们用心的“编剧”,成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并得以流传,我们的考场作文又怎能不脱颖而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