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经过40分钟的晤谈后,咨询师会于暂停阶段的10分钟与单面镜后的咨询团队讨论,或者自行沉淀以形成对当事人的反馈,并会整理出当事人所能理解与接收的语言与方式,同时关注当事人的目标与资源。在此暂停阶段中,当事人亦会整理今日晤谈所得,也将会对咨询师后来的反馈内容更为专注地接收。反馈与前面的晤谈部分一样重要,反馈阶段会把当事人自己努力建立的答案中一些较有帮助的观点加以组织与强化,以促进改变的执行者——当事人行动的产生。对于处于危机中的当事人,会大量讨论应对策略,于反馈时,通常会有组织地集中在建议当事人继续去做其于应用对对话中已经找到的有效方法。
反馈主要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赞美”。赞美是肯定当事人本身及其为建立有效解决方法所做的努力。赞美能支持与证实当事人的成功,并巩固这些成功。甚至,赞美乃可确认与强调对当事人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部分,即使他目前是处于危机中。于反馈一开始,就以赞美来回应当事人,也要记得赞美在场的所有人及其关系(如:你们是很好的家庭、很在乎彼此的看法等)。赞美不仅能创造希望,也暗示当事人:他们对目标的答案,是借由他们自己成功的例外和力量来执行与发现的。往往,开始一连串的赞美,会带来令当事人惊奇以及戏剧性的效果,至少,当事人会倾向于对你的赞美充满好奇而感到愉悦。对于非自愿前来的当事人,赞美其愿意来以及他已经做的努力,是重要的。对一直诉苦的当事人,指出在他们经验中有一些可以作为提供解决的关键和线索,亦有其意义。而对于处于危机中的当事人,先赞叹他们已经做到令人佩服的努力与难得的成果,也常会产生理解当事人以及宽慰人心之效。
反馈的第二个部分- “桥梁”,乃用以连结先前的赞美以及之后要提出的建议。在赞美他们已经做到的行动之后,桥梁的说明即是让当事人:他们现在正是可以做些不一样事情的时候了。任何建议必须对当事人来说是有意义或被他们所重视的,而桥梁提供一个让当事人去做建议的基本好理由。是以,桥梁的内容经常是从当事人的目标、例外、力量或看法中拣选出一个连接性的言语,让建议看起来是有道理与有价值的。例如,对处于危机中的当事人,咨询师有时会表达认同于当事人想要下降目前危机程度之重要性,所以要提出下列建议,或者强调当事人在危机过程中所特别重视与关怀的人等,而为了这些人,当事人需要去执行以下的建议。其他一些常使用的开头用语,也能引发当事人更高的注意力与执行的动机。
反馈的第三个部分,是给当事人一个重要简单且容易可行的“建议”。建议最好是一种实验性的行动,而不要变成是非做不可、非如此做不可的作业或任务。因而提供建议时的语言描述,可以用一种“实验”性质的态度,如此会让当事人容易去做,而且实验的成功可归功于当事人,实验的失败则会是一种自然的结果。对于处理危机状况的当事人,咨询师需要特别从当事人回答“应对问句”的资料中,摘要与归纳当事人已经做了哪些对自己有帮助的行动;或赞美当事人目前拥有的力量及新近初步的成功;或多注意与提醒当事人还有什么人、事、物及行动,可能可以帮助他适应与应对目前的困境,而建议当事人“继续多做”能稳定目前情况的各种有帮助的事。在给予建议时,咨询师要尽可能使用当事人的字词来描述细节,而使处于危机中而感到疲惫的当事人较易理解、接受。
换言之,“提供什么样的建议”和“怎么给建议”,是反馈中最难的一部分。通常,咨询师紧紧跟随当事人“何以能有改变”的知觉而给予的建议,也是当事人最容易接受的建议。此外,还需要特别注意与考量当事人改变的预备度及动机度。当然,咨询师可以请当事人评量其愿意努力的程度,也需要接纳有些当事人目前暂时太疲倦、太沮丧或太害怕于采取行动。
基本上,建议主要有两种类型:“观察型建议”和“行为型建议”。对于已能清楚指出自己如何让例外产生及有应对能力的当事人,或者愿意积极处理问题的当事入,就可直接提出行为型建议。例如建议当事人多做例外与应对的行动、尝试做部分的奇迹内容,甚至可挑选一日来假装奇迹已发生并依此行动。例如:“多多让自己与好友在一起,才不会觉得孤单而想自伤。”当然也可以邀请当事人为自己在这一周内设计一个行动。
而观察型建议,则是建议当事人观察偶发的例外是如何发生的,例如观察心情较为平静、不会想自伤的时刻何以能发生。或者,请当事人观察在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是他认为可以指向问题解决的线索。例如:“去注意你是如何控制与平复想自伤的念头的?当能控制时,你在做些什么?生活有什么不同?”
或者,告诉当事人:“请你观察自己在这一周内,希望什么事情是能继续发生的?”这种观察会使例外的发生成为一种预言。借着给予预言作业,咨询师暗示例外将再发生,可能就在下个礼拜,因而会使当事人接受“例外当然会存在”的假定,并会对美好日子产生更高的期待,而易自动地去寻找各式相关的讯号或制造这些讯号。亦即,预言作业的建议的有效性包含了启发的力量,为一种实现自证预言的意图,对于稳定当事人的情绪常有莫大的帮助。
还有一种“假扮计划”,很适合提供给抑郁情绪较为强烈的当事人。举例而言,有一位被霸凌而不敢出门的青少年当事人,他能记得开心外出的唯一例外经验,是参与一个夏令营。但是当事人记得度假的感受却回答不出例外何以发生,因而咨询师便请他这一周试着假扮在度假。除此之外,也可用假扮计划来提升想要解决问题的有抑郁情绪当事人的改变预备度,因为这些假扮计划是与当事人想要的目标相关连,所以很有可能会奏效。
类似于假扮计划,咨询师也可以邀请一家人都进行扮演,彼此不相互告知,但需要去观察别人改变了什么以及发挥了什么影响力。
咨询师还可邀请当事人每晚预测明日自己状态的分数,让当事人发现他的预测不见得准确,进而打破了自行应验的担忧;或者,运用当事人能够预测的准确性,扩大他对自己的观察与控制力。预测建议对于慢性病患者,是很有帮助的。
类似效果的,对于难以做决定或自我控制的当事人,咨询师可以给予“丢铜板”或“奇偶日”的建议,以创造改变之可能性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