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780——022
2022年1月20日 星期四 雪
小组建设的三点触动
——第二天学习心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地学习,让我的生活充满活力。河南省校园融媒体班主任研修营的精彩课程进入了第二天,王莉老师的《慢一点,让教育走得更远》详细讲述了小组建设的全过程,有三点让我深受触动。
1、仪式感
王老师的小组建设充满仪式感。首先是对9个行政组长的慎重选择,提前开会培训,增强责任意识;其次,全班分成5个队列,9位组长站在教室前方,认真地选择组员,组员也有权选择组长,整个过程就像古代的祭祀,庄重严肃,毫不含糊;紧接着召开隆重的分组总结会,令我感到吃惊的是王老师所带的班级分好小组三年不倒,经过三年的打造,这个小组一定会成为钢铁巨人,铜墙铁壁,难以撼动。
由此,我联想到自己的班级,我们班的小组一般坚守两个月或者一个学期,期中、期末考试之后,根据成绩又重新打乱分组,换成新的组长和组员,和王老师的班级相比,我们的管理更加凌乱,凝聚力不够,团结性不足,源于我们的小组持续的时间太短。下一学期,我是不是也应该效仿王老师,让我们班的小组保持更长的时间,提升凝聚力呢?魏书生老师经常说,试一试总没坏处,不试又怎么知道行不行呢?
2、人人是组长
王老师的班级每个小组是6个人,组内每个人都是组长,分别设立了行政组长、学习组长、卫生组长、纪律组长、宣传组长、统计组长。人人都是组长,人人各司其职,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老师自然省心。我曾经在学习共同体中听到这样一句话,不要设立组长,这样会让其他同学觉得小组事务是组长的事,与自己无关,淡化了责任意识。王老师的“人人是组长,人人是主人”的举措正好消除了这种缺陷。
对比王老师的小组,我们班每个小组4个人,分别由一个优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差生组成,做到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但是分组的依据只根据成绩,太过单一,没有考虑到文艺生、体育生、双差生等综合素质对小组的影响,不够科学。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深入了解班级学生,根据不同的特性划分不同的小组,以便达到科学合理。
3、奖学金
王老师对于一等奖的小组每人奖100元,二等奖的小组每人奖80元,三等奖60元,四等奖50元,五等奖40元,按照每个小组6人计算,总共需要花费1980元,这么大一批奖学金,谁来掏腰包?是老师还是学生呢?如果是老师,我的经济难以承担,如果是学校,这个学校的经济实力令人佩服。
其实我真正看重的是王老师的捆绑式学习,使得小组内的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努力,共同提高,因为大家知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想达到公平,必须重视小组建设初期的“组间同质”,每一个小组初期建设时的水平差不多,以后出现的差异,完全在于组员努力水平的高低,这样大家毫无怨言。所以王老师的高明之处在于,她并不是在开学初就组建小组,而是在期中考试后才建组。所以,观察名师,贵在细节。
张文志老师说,以教育为志业,一定要以实践为路途,反复实践,每天都要去想,睁开眼睛就要去思考,把教育这件事变成生活中最重要的思考对象,你会发现所遇到的一切都会转化成教育的资源。就是说,我们的全身心,每时每刻无不在关注教育,让它渗透在血液中,让它呈现在梦境里,那么我们就不仅仅是在热爱,而是痴迷。
听王老师的课,阅读教育书籍,反思自己的实践,微调自己的行动,记录自己的点滴,就是对教育最好的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