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观后记
7月22日,我来到山西太原,参加期待已久的“万维·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自2019年在扬州参加第十二届以后,一直心心念念要再来观摩,以发现新课改后语文教学的方向,共襄“语文教学界奥利匹克”盛会。
大赛从7月23日开始,25日下午结束,共汇集全国17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呈现17堂课。此次大赛不仅是起用山西省实验中学的优秀学生参加课堂听讲,更是引入“大单元”的概念,推荐篇目教学的相关概念,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推荐概念为“‘诗圣’忧国忧民思想与沉郁顿挫语言风格”,《壶口瀑布》推荐概念为“丰富的表现手法让文章文采斐然”。这初步体现了新阶段语文教学的前进方向,也让来会的老师对此次比赛充满了期待。
经过紧张的三天的角逐,老师们拿出了自己最好的教学状态,呈现了不同设计类型的课。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天上午由四川陈柯蒙老师执教的《诗经·关雎》一课,且不说老师沉稳带有幽默的课堂风格,单是清晰流畅的课堂设计,已算得上是在这次赛课中的上乘。老师先从诗歌的朗诵入手,解决字音和节奏问题,之后进入文本,释义诗歌内容和“关雎”“荇菜”所起的起兴手法。接着由文意的浅层理解逐步深入,讲到“君子”和“淑女”的形象,最后升华情感,将一首爱情歌谣放到一个大的古代伦常与修养的背景看,提出这首诗不仅是君子与淑女的恋歌,美好品德的赞歌,更是“民族理想社会的颂歌”。过渡自然,层层深入,学生也应当有比较丰厚的收获。这节课评委也打了比较高的分数,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是符合我对理想课堂的理解的。
其他老师们也通过课堂展示了自己的对新课标的理解。然而不知道是赛课推荐概念给老师们增加了备课难度,还是新课标下确实要往这个方向去走,虽然坐在台下的我一定上不出台上老师们的风采,然而在观摩过程中,还是有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例如《壶口瀑布》设计的“与梁衡打擂台”的情景任务,《社戏》在课上未给学生时间再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先入为主梳理了结构让学生验证……虽不特别影响课的整体结构,却让观摩者有些不明就里,更重要的是,在心中反复问:学生真的理解了么?
所有赛程结束后,郑桂华老师对所有课进行了综评,算是向场下老师们的疑惑进行一个总体反馈,也是对接下来要进行的新课标探索拨正方向。她提出“三个探索”:1赛课推荐概念的导向;2单元视野下的基础篇目;3情境化。和“五个思考”:1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保障吗;2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什么;3核心素养、语文知识的关系;4整合关联与聚焦深入,真的很难吗;5落实教材:应为与可为。并结合例子,稍微解答了老师们观课后的心中疑惑。
其实,现在一直在提大单元,人人都在尝试大单元,这是一种风尚,却有时落入“表演”的陷阱,所以似乎就展开了“守正”与“创新”的论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不知这种论辩是否有多少好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诸位老师的教学表现中发现一方面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对文本有更深、更广的了解,一堂课可以把学生带向“青草更青处”;另一方面是一定“备学生”——郑教授也犀利地提出不止一节课学生只是在“配合老师”——这与我们学校正在实践的课堂教学理念不谋而合。
总体上来说,这次听课让我把握住当前语文教学的动态,百家争鸣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在会上会后专家、老师们提出的观点有的也是深中肯綮、值得反思。接下来,我的课堂上也一定要将“备学生”放在第一位,同时应当多钻研文本,把内容中更加广阔的一面展示给学生——不是要去“炫技”,而是打开思想的深度。听课中,我屡屡回想南明教育推送的课程,至今犹记得干国祥老师的《精卫填海》《西游记》等课例的深度,虽然学生学习程度不一,但应当如干老师等老师的教学理念那样,通过文本让学生的生命有震颤、有激动、有启发、有收获。愿在未来这个仍然动荡的年岁里,将这份教书的事业做好,自己也通过这份事业不断成长。
记于2023.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