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北风呼啸,寒气逼人,七十年代冬夜的村庄已是黑沉沉一片,我坐在萤火虫般的煤油灯下做作业,忽听屋后小路上有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此时父母均已早早睡觉,随即又传来自家狗吠声,我推开门,一股寒气迎面袭来,我不禁打了个冷战。 走到屋后,风在呜呜地刮,孤零零的楝树果在树上不停地摇摆,只见几个黑影背着袋子从小路急急向西而去,揉揉眼,再细看,人影已消失在夜色中。
二
一条蜿蜒的小河从村庄中穿插而过,河两岸是青青的芦苇,我每天和小华一起去上学,一般都是我在屋后小路上喊一声:“小华,上学啦!”小华很快就会出来。可今天喊了几声却迟迟未出来,推开虚掩的门,屋内顿时一片慌乱,小华妈妈见我突然进来,连忙抢过他手中的碗,一推他,“赶紧上学去!”,借着晨光,哇!那碗中是白花花黏糊糊的白米粥,我已经十岁了,从没有吃过一顿完整的白米饭或白米粥,因为,我家饭粥里面永远有掺不完的山芋、胡萝卜等。
三
放学归来照例去扯猪草,家中常年养着两头大肥猪,由于家中四个孩子上学,仅靠父母两人的工分根本维持不了生活,于是两头猪便成了家中唯一的主要经济来源。 晚上照例又是山芋加糁子粥,我跟母亲嘟囔道:“我也要跟小华家一样吃白米粥!”母亲听完我的述说,叹了一口气,她让我不要和小华比,因为他父亲是队长!是啊,在当时的农村,生产队长是人们心目中不小的“官”。
四
虽说是物资匮乏年代,但并不影响玩耍给我们带来的欢乐,那时候常常在课后滚铁环、斗鸡或者掼纸炮,每一种游戏都简单但却乐趣无穷,当我们在村里狭长的土路上滚铁环玩得很开心时,突听东边渠道上传来一阵嘈杂声,我和小伙伴们立即停下来去看热闹,却看见有两个人头戴尖尖的高白帽,胸前挂着木牌,白底黑字写着“贪污公粮可耻!”那不是我们的队长和仓库保管员吗?一回头,小华的眼里满是惊恐和不安,队长是他的父亲啊!
五
父亲被大队任命为生产队长,小小年纪的我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父亲做了队长 ,生活条件会有所改变,担忧的是父亲会不会也像小华的父亲那样,一个大人犯了错误将改变一个家庭在村中的生存状态,后来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 父亲九岁丧父,家中兄弟姐妹六人,奶奶含辛茹苦将子女带大不容易,父亲从小就饱尝世态的炎凉和生活的艰辛,所以小学三年级就回家务农,在农村中干活是一把好手,而母亲由于外公外婆成分不好,虽然初中毕业会识文断字,但在那个特殊年代还是下乡插队到了农村,后来在农村成家后就再也无法调回到城里。 以前几任队长念及我家子女多家庭困难,有时尚安排些稍轻的农活给母亲,可父亲做了队长后,反而母亲派的农活比以前重了,父亲却说,他不能让人在背后戳指头说闲话。一次母亲挑完一天的粪后,肩上的皮磨破了,回家默默地搽些紫药水消炎,但倔强的父亲始终不肯松口。
六
泰县大冯乡属于高沙土地带,河泊较少,为了广泛推广种植水稻,于是乡里开始大兴开沟渠挖河道,父亲带领队里青壮力日夜奋战在一线。跃进河边,红旗飘飘,大喇叭中不断播放着雄浑的歌曲, 在被乡里树为兴修水利先进典型时,父亲却病倒了,我第一次听说黄疸肝炎这个病,父亲在乡卫院住了一段时间回到家休养,左邻右舍有送鸡蛋有送京果粉,有送桃酥饼……可是父亲坚决不肯收,拖着病体从床上起来要还给人家,可是腿快的一溜烟跑了,父亲转而责怪母亲没有阻拦,母亲无奈只得带着我们挨家挨户地送回去,并不停地打招呼。
七
随着生活水平渐好,乡里每年冬季农闲时总会安排一些文艺宣传队到各村演出,演出地点一般在前进小学大操场上,那时是自搭舞台,自带板凳。有一次来演出的团队吃饭便安排在我家里,母亲和姐姐哥哥们便忙着做饭,文艺宣传队的个个能说会唱,我整天跟在他们屁股后面乐不可支,演出结束时,文艺宣传队留下了伙食费,父亲回家后得知母亲收下时勃然大怒,一把从母亲手上抢过来去追文艺宣传队,可文艺宣传队已经走了,父亲随即将伙食费交给了大队部。母亲事后说,也应该留一些下来作为家里忙的辛苦费,可父亲说生产队已经给母亲算了工分,不能再拿伙食费,自己是队长就要行得正走得稳。
八
父亲当了多年生产队长,由于各项工作出色,生产队先后成为全乡全县的典型,队里的集体资产也越来越壮大,最让父亲自豪的是,有一年生产队竟然获得省革委会表彰,那鲜红的印章在奖状上是那么耀眼,以至于我想摸一下都不让,只能远远地观望。 虽然父亲带领集体经济好了起来,但我家生活水平仍和普通人家一样,甚至由于子女多,尚不及一般家庭。父亲常说,前任队长是个镜子,公家的东西不能拿,自己不蒸馒头也要争口气! 由于文化水平低,父亲没能再提拔,后来分田到户,父亲主动辞去了担任多年的生产队长转而改行做废旧收购,但他离任时检查没有任何经济问题,也没有任何人在背后说闲话,现在来看,生产队长根本不能算是一个“官”,但他的言传身教也让我在多年的从税生涯中受益匪浅,时时告诫自己,不蒸馒头也要争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