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上海博物馆的收藏无法和故宫相提并论,不过我觉得前者更实在,更亲民。
上海博物馆会把青铜器的失蜡法和分铸法用样品按每个步骤展示出来,帮助参观者更直观地理解这个过程。但是在故宫,也许是因为展物过多吧,我这样的历史白痴每次都只能望物兴叹。
以下是今天逛博物馆时记下的笔记:
上海博物馆
青铜器:cast铸,鼎、壶etc vessel
育成期 - 早中商, 礼器酒器
鼎盛期 - 西周早期 礼器酒器
转变期 - 西周中晚期,春秋早期,各种列鼎ding, tripods, 编钟bells 赐名作器制度形成,端庄厚重,大国之器较精严
春秋中期至战国 - 礼器功用ritual functions逐渐消失,以龙为主题的纹饰细密繁缛minute and intricate,失蜡法lost-wax technique和印模块范拼合法impressed molds产生。战国晚期该艺术趋于素朴平实
景德镇瓷器 - 镂空openwork
制瓷作坊与窑炉: porcelain-making workshops and kilns
花纹多为莲花,牡丹和桃
动物多为鹿、龙、百鸟和凤
紫砂壶 - 上多竹纹
一些是我不经意间发现的规律,也许有失偏颇。做口译员一定要多积累,厚积薄发,记得老师们在一次口译任务时遇到“鼎”这个字,迟疑了半天不知如何翻,后来才查知是food vessel.如果平时喜欢逛博物馆,也许就不会遇到这样尴尬的场面了。
晚安啦,简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