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变得越发重要,然而由于国际外交环境和文化、宗教等等的差异,在交流中往往难免分歧和争端。要想解决争端,就要培养留学生,然后借助这些“话筒”,“以筒传声”,向世界传递中国故事,增加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亲善情绪和信任。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国际社会接轨,我国对留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也在注重培养中外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但是在不同的文化交流背景下,如何让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如何能“加工”见解,让留学生家乡人民了解中国等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在本文的研究点就在于研究在跨文化背景下,中外大学生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中国故事,留学生,亲善情绪,跨文化背景
1研究背景
中国一直怀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向世界传递“和平与发展”的声音,并通过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着“中国智慧”,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推进“可持续发展”等等。除此之外,我国也在帮助其他国家建设基础设施,帮助他国人民走出贫困,比如“一带一路”建设中,有上百亿美元被中国政府和企业家投入到沿线国家的建设中。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经济水平差异和欧美的重重舆论攻击下,外国民众往往存在消息滞后、看法片面等问题,甚至存在敌对情绪。这些都不利于我国和其他国家经济文化交流,为了打破欧美国家的舆论攻击,为了获得他国人民的支持与信赖,我国重视留学生教育市场的发展,培养留学生对中国的亲善情绪和“全球胜任力”【1】。
1.1时局困境
从2019年爆发的疫情依然肆虐全球,在此背景下,“逆全球化”“民粹主义”的思潮不断发酵,人民和政府、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增加,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提高,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价值冲突日益加剧。此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话语也在试图污蔑中国,有意挑起国家之间的争端和敌意。因此,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的中国愿景、促进各国民民相通非常重要。
1.2传播困境
“西强中弱“的传播格局依然没变,CNN等欧美媒体依然长期给中国扣上各种污名。由于意识形态差异和文化偏见,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的情况屡见不鲜。并且CNN等西方媒体发展时间长,已经在其他国家人占据重要部分,对外国人可信度更高。因此中国要借助留学生群体,“借筒传声”、培养意见领袖等,让留学生加工中国故事,寻找中国和外国民众的利益切入点、兴趣共同点,然后传递给本国的人际网络,从而让“中国故事”更加深入人心,增加“中国故事”的传播能力【2】。通过培养留学生市场【3】,实现中国故事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从而为中国增加更多支持,增加发展过程中的朋友和伙伴。
1.3信息困境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已经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海外民众信息滞后,而且受西方媒体和其他民间言论影响较大,因此会对中国产生误解。一开始中国注重官方话语,缺少民间话语,通常会在市中心的商场上租牌子播放官方视频,但是这么做脱离了群众,难以与民众建立情感上的连接。并且过去太注重对精英思想的影响,没有注意到处于利益和立场的不同,民间思想是容易被影响的,而精英思想是难以改变的。
2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2.1谁来讲——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将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留学生作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和倾听者,可以筛选整理出中国故事,讲给家乡民众,可以弥补官方语言的局限,匹配海外民众的关切。
2.1.1亲和力
留学生站在他方视角,对于民众而言,具有较大亲和力,讲解内容更有针对性,可以分众化传播,精准地进行本土化传播,让中国故事”听得懂,传的开”,从而增加故事的可信度和传播效力。
2.1.2意见领袖
根据传播学理论,一个群体的观念意识主要由意见领袖即“关键少数”决定的。这些人的影响力要远远超过群体中的其他人,由他们来讲述中国故事具有更好地传播影响力,因此要重视发现和培养留学生中的意见领袖,增加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和讲解中国故事的能力。比如泰国诗琳通公主,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他们能很容易的改变国内民众的看法,达到中国故事传播效果,就是很好的例子。
2.1.3拓展影响力
来华留学生大多距离家乡遥远,与家人沟通也只能通过手机电话和网络视频等等,每个就学生都有自己的覆盖面,比如家人朋友,而一个个小的覆盖面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张大的网络。在留学生向家人讲述在中国的见解时,之后家人朋友也会继续口述相传。因此,可以布置一些讲解中国故事的作业,让留学生学习中各国文化,并向家人讲述,从而达到传递中国故事的效果。现在网络自媒体发达,来华留学生中不乏网络达人,他们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发表评论、点评时事等都能产生很大的舆论造势,拥有较大辐射圈。
2.2怎么讲——方式
怎样去讲锻炼的是留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搭建中外文化交流平台让留学生在交流互见中找到中外文化相通之处,帮助他们筛选故事内容;还可以借助社交平台、网络媒体让留学生讲解学习到的中国知识给家人民众听;再而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构建第二课堂,帮助留学生在讲解中国故事的实践中锻炼自己。
2.2.1借助中外大学生文化交流平台
相同年纪的学生往往有更多思想碰撞的机会和可能。可以在大学举办文化交流周,异域文化体验课,进行文化交互,让中国学生和留学生都有平台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样中国学生也可以增加对留学生过去生活的了解,满足好奇心、增长见识。这满足留学生的了解欲和表达欲,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深化了他们对本民族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了解和感悟,找到同与异,协助筛选出合适的中国故事讲解给本国人民。
2.2.2网络社交媒体建设
如今,短视频行业的兴起,让我们看到了讲述中国故事新的契机:tiktok,youtube在海外拥有着海量的用户,世界渴望了解中国的事实不变【4】。因此,我们可以让留学生作为主体,让中国故事走出去,让更多外国人切实地了解中国。由于留学生身处的是大学这一集体,因此学校可以组织些拍视频比赛,以短视频的形式通过网络这一媒介,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短视频的制作可以与中国大学生一起,既结交更多中国好友,又能起到拓宽了解渠道的作用,同时成为增进留学生与学校以及中国联系的纽带。
并且留学生会将参加的活动、课堂学到的知识、增长的见闻通过网络传递给家人,网络环境对中国形象的构建也非常重要。因此需要清理网络环境,为留学生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还要完善网络设备设施,辅助留学生借助大数据,新媒体等技术,更好地进行创作,讲解中国文化和发展现状。留学生还可以学习广告创意和营销手段,找到民众的关切点,抓住民众的注意力,让中国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2.2.3海外社会实践
要想增强留学生讲解中国故事的能力,不能只停留在课本知识,也要投入社会实践中【5】。可以开展第二课堂,与海外政府职能部门、教育机构、民间社区组织企业等积极开展合作,布置暑期社会实践作业,指导留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讲解中国故事的能力。
2.3讲什么——内容
2.3.1与同学的交往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留学生们对中国的亲善情绪,超过90%的同学认为中国发展迅速、环境优美,而且他们乐意与家人介绍自己在中国的见闻。其中一个同学说“来到中国后,我受到了中国人的热烈欢迎。这真的让我很开心。有时我觉得有些中国人认为我是他们真正的朋友。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点,永远为中国人感到高兴。如果我去其他国家,发现任何中国人有任何问题,我会和他们站在一起,帮助他们。”从这可以看出,对留学生来说,与中国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可以增加他们的亲善情绪,因此可以增加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之间的活动,促进中外学生之间的友情。
2.3.2课程与教材改革
经过问卷调查,确实有学生在来到中国前由于不了解中国,会存在刻板印象。但他们的刻板印象在经过多年的生活和学习后就改变了。
在吸引他们的事物中,很多人选了风景美食娱乐场所和便捷的交通,几乎没人选中国诗词,说明诗词学习对他们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而且诗词教学由于语言的不同,在教学时存在共情效果不佳的问题。大多人都觉得中国学生自由友善并且勤勉,觉得中国的食物很美味等等,说明中外学生的氛围很好。大多数人选择中国功夫【6】,食物和中国的发展等生活的方面介绍给家人,但文化的方面少。从此可以看出,从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点切入,更容易传播中国的形象,因为留学生对中国的文娱文化很好奇,感兴趣。比如新年活动,剪纸,包饺子,画画,品茶等活动就很受外国人的欢迎。
对于留学生来说,中国文化的难度很大,教科书的内容就要注意不能死板,不能难度太大【7】。要简化、活化内容,减少专业术语,增加有趣的中外文化比较课程,增加实地考察环节,从而增强留学生对了解中国的热情和信心。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去”一带一路“沿线企业考察,用鲜活的案例和事实驳斥西方媒体的污蔑,让学生了解真实的情况。
2.3.2讲述“三个中国”
2.3.2.1传统中国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过程中不乏与诸多文明的交流融合,比如“丝绸之路”。而不同文化间往往具有很多情感共鸣点儒家“尚正义”,“求和合”,“崇大同”,“重民本”的思想和很多道德观念可以在世界其他民族中广泛地找到共鸣【8】。
此外,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和很多国家在历史上也有着不小的渊源【9】,比如“丝绸之路”,可以通过寻找历史源流的相交处来帮助留学生建立亲缘情绪。
2.3.2.2现代中国
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历尽坎坷,经过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努力,得到了规模同质量并重的发展。其中,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探索,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发展好,是因为中国制度好,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好。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现代化过程中有把西方当老师,而现在也依然不断学习。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也有很多先进的实践经验,可以可以为西方解决困境提供帮助。而在交流互见中,我们求同存异,可以寻找议题切入点,实现共同发展,而非打压争斗。中国的经验,很有吸引力,值得外国人跑来学习,比如施乐。
2.3.2.3全球中国
中方在第七十六届联大上郑重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并明确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必须战胜疫情,赢得这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斗争;二是必须复苏经济,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三是必须加强团结,践行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理念;四是必须完善全球治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中国一直致力于促进邻近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积极对外开放,顺应全球化潮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反对单边主义,促进多边主义的发展,传达和平发展的理念。不断提出中国方案、中国倡议,解决诸如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的大国责任和担当。
2.3.5责任担当教育
留学生要多同各国青年交流,要把”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视为己任。根据调查,留学生来到中国大多愿意选择在中国生活,学习中国文化等等,这是作为个人发展的愿望。他们大多明白自己愿意帮助中国人,建立自己和中国的心灵联系。然而,在帮助留学生发展个人技能、增长知识的同时也要对他们进行责任担当的教育,因为中国一直是怀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望不断地付出努力,也是希望这种理念能借由留学生传递到他们的母国。
习近平主席也在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的回信写道:“在新征程上,我们将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为促进人类发展进步而不懈奋斗。我们欢迎更多国际青年来华交流,希望中外青年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了解、收获友谊、共同成长,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留学生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殷切希望。高校也应将这种精神理念传达给留学生,让他们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从而更好地和中国一起为了这份伟大的愿景而努力,造福全人类。
3结束语:
通过与留学生队员亚敏的交流和资料的广泛查阅,我们对来华留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有了更深的体会,从他的视角认识到了更丰富的中国。对亚敏来说,来中国读书的契机是李克强出访,来宣扬中国文化,然后他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留学政策,做了一些准备,最后顺利来到中国读书。对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有了更深的了解,感到了精神境界的提高。他就像是许许多多来华留学生的缩影,彰显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发掘国际留学市场、培养留学生的各项能力、帮助留学生实现自我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不懈努力。
4成果
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张婧.跨文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教育策略研究——评《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的跨文化传播》[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3):233.
崔博.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动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系统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1-5
万圆.提质增效:高校来华留学生招生机制的完善[J].中国考试,2022,(09):76-83.
王亚轩.以短视频为媒介发挥来华留学生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初探[J].文化产业,2022,(13):53-55
杨晓慧.高校来华留学生QLEI教育管理模式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07):104-106.
闫增印,李静,郑强,闫平平.疫情防控背景下留学生“中国武术”线上课程的实践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7):194-198.
李睿.对话理论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08):29-31.
宋丹,许海元.来华留学生中国情怀提升研究——基于京津冀高校来华留学生的调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24(04):135-140.
贾兆义,赵宝永.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路径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2022,35(07):36-41.
指导老师:2011学院 李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