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是从田一可老师那里听到的,醍醐灌顶。
一个人的人生结果来自这个人的日常行为的积累的效果。而人的每一个行为则来自人的一个念头或一堆念头。好的念头带来好的行为,同样,坏的念头带来坏的行为。何谓好坏?
通常,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同时不顾及他人的利益,甚至以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而换取自己利益的念头,是坏的念头。之所以说这种念头是坏念头,因为这种念头驱动的行为,长期看一定损害当事人的利益,短期看也有很高的概率会损害当事人的利益。比如,不劳而获的念头发展下去就可能驱动偷窃的行为。再比如,一个人总喜欢吐槽社会上的一些事情,久而久之,就可能发展成为反社会的人格,最终,可能铸成大错。
某一类的念头产生的多了、形成思维定势了,即形成思维习惯了,这个人就产生了某个信念,即坚固的念头,那么这个人的命运也就基本确定了。儒、释、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三根支柱,从中提炼的信念,包括:
一、根本信念
1、天人合一(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们合一。放下小我,融入大我。)
2、道法自然(道,就是效法宇宙运行的规律。万事万物,皆有其内在规律。)
3、阴阳和合(阴、阳,既对立又统一。)
4、仁者爱人(讲求仁爱的人,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5、善恶有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因果报应。)
二、日常信念
6、天下为公(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
7、君子怀德(少私寡欲、公心为上)
8、君子德风
9、允执厥中(中庸,不走极端,追求平衡、和谐。)
10、知行合一(真知带来真行。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1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12、一言九鼎(人无信不立)
13、百善孝为先
14、万恶淫为首(任何欲望若缺乏理性约束,都可能走向异化,唯有 “中庸”“适度”,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15、业精于勤荒于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