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我在湖边看建筑间的落日一点点沉下。
一个小姑娘在背后望了我挺久,我以为是广告推销,就一直没理她,也没走开。
直到夕阳完全落下,我放下了拍照的手机。小姑娘才上前来。
“hi,I 'm blablablabla”
我没料想她一上来就跟我飙英文,以至于后面说的啥完全没听清。
“can you understand me ?”她神情有些难为情。
我错愕地点点头。她转而激动。
接着她开始用一口标准的美音介绍自己,大意是:她是个在读大学生,英语狂热者,跑来广场讲英文挑战自我。
我再三确认了不是广告推销后,话匣子也打开了。
与她的十几分钟的交流中,她完全没有用过肢体语言或中文,遇到我听不懂的地方,她尝试着用各种方法表法,直到我听懂为止。
我们简单聊经历,交换身份,旅行体验。最后,我突然问道:
“你一整天在广场上找到愿意和你说英语的人多么?”
她说:“不多,很难,在贵阳更难。大多数人只愿意用英语考试,很少愿意交流。我说英文,他们就走了。以为我脑子有问题。”
说到这里,她眼神中透露出失望。
这样的口语挑战我在重庆遇过不少,在重庆大学城,总有一堆火热热的青少年,游荡在大马路上,拦下一个同学就开始飙口语。他们谈天说地,无所不谈。称得上街头头脑风暴。
记得我也曾在那里被一个小男生拦下硬是要跟我飙英文,他“得逞”后,得意洋洋地告诉我这么做不为炫技,单单只是练习courage(勇气)
许多人在毕业后的短时间内,都迅速经历壮志凌云,毕恭毕敬、忍气吞声、奋起反抗、老实认命等各种状态。我也不例外,也避不开。初入职场时,曾经一往无前的热情,在饱受挫折成长后,开始选择掩饰。压力使我们变得害怕怯懦,也变得倦怠。大多人总是是活着活着就睡着了,睡着睡着就死了。
也许突然某一天回想起来,惊觉我们其实已许久没有挑战过自己的courage了。
今天,我在这个小女孩身上,感受到许久不见的活力与热情,看起来简直单纯又美好。她从一开始的害怕,怯懦,试探到之后的惊喜,自信,相谈甚欢。而我从怀疑,抗拒,排斥到友好,开心,把酒言欢。短短十几分钟,我俩都在理想状态下,互相成全。
下午去了一家报社面试,由于所属部门特殊,报社工作几乎毫无压力。
社长跟我说:“我今天坐在这里,就知道我明年的今天在做什么。所以你要想好了,工资可观但你得耐得住枯燥无聊。”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择业应该选择谋生和还是勇气?
直到站在湖边看着落日,那小姑娘跟我说了第一句“Hi”
我才知道自己的答案。
一定意义上,我给了小姑娘勇气,小姑娘给了我答案。
现实兜兜转转,玩疯了人群,掏空了精神,才得以奴役灵魂
记得《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用一把汤匙,撬动了勇气。
二十年单调乏味的监狱生活也不能打败他对自由的热情,
我们又算什么。
昨天我发了泰戈尔的一句话:
“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此刻我认为,可以再加一句:
“不要放弃对未知的勇气,对热爱的追寻。”
还记得,小姑娘走时,强调了一句:
“I know my English is not good enough, but whatever , i just love it .”
嗯
就要这么坦荡荡的不羁。
花果园的落日还真是好看,百看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