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晚上 9 点,我推送出文章《大x割时代已经来临》。
它冲破我向来两三千的平均阅读,最终在次日以74万阅读量被微信删除,涨粉数万。虽然最后以被微信官方删除收场,但我实现了长久以来的梦想——写出一篇10w+ 。
说到这似乎有噱头营销之嫌,但之所以这样王婆自夸,是因为我怕,下面的文字没多少人认真看。
新媒体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比阅读量和粉丝数更具说服力。
01
当夏夜飞行来找我约稿,我翻看了下这个公号,看到很多文章地下评论充斥着:
“我就写给自己看看啊”
“干嘛把写作弄得那么功利化”
“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就成了”
我有点不爽。
我觉得,写作有两个目的,一是表达自我,二是影响别人。
这些评论者,显然更认同的是第一种。
但是“表达自我”这件事,和极度追求“影响他人”的新媒体写作的内核,显然是相斥的。
如果阅读这篇文章的你,想要尝试公众号投稿过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清,写公号第一个要考虑的,绝对不是自己,而是你想影响的人。
当然,这并不意味,你要抛弃自我的观点,向读者献媚。
因为,假如你写的东西,你自己都不相信,你的别扭,你的拧巴,读者都看得出。
有个前辈曾说,你要在“你想写的”和“读者想看的”中间,取一个交集。我很认同。
如果你的写作只是要表达自我,我更建议你去到纸媒和博客发光发热。
02
我中学时,很爱读各类文学专著。深夜捧一本诗集,能在路灯下看哭,陶醉在别人的感情里要死要活。
那时候车马邮件都慢,占据文字话语权的,还是书籍和故事。
我们在大段大段的小说和诗篇里感受别人的悲欢离合,哪怕后来出了博客微博,但大多也以明星为中心,无意抢占内容空间。
于是,我当年力图写下一篇又一篇精致的文字。
仔细琢磨故事,小心斟酌词句,观察一朵花的盛开衰败,能矫情到为一场秋雨写七八篇诗。
我的情绪,我的感受,我的经历,是我笔下的主调。
而后来等到我慢慢长大。
微博、知乎、公众号如雨后春笋,疯狂生长,内容空间瞬间被瓜分殆尽。
在碎片化阅读时代,吸引人的,从一本一本的砖头书,变成了微博上的段子,知乎里的故事,公号上的软文。
我们越来越难看完一本完整的书,却对各大网络名梗如数家珍。
在很多文章下面,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评论。
“太长了,不看。”
“博主发的真复杂,有没有课代表总结一下?”
信息爆炸时代,人们的耐心,被飞速的网络和不断更新的商业内容,削减到几乎为0。
公号文章被行业规范到 2000 字左右,微博段子手坚持一句话就得把粉丝逗笑的原则,抖音快手的视频 15 秒一个,还寄希望于读者从大篇幅里洞见你的真心?
抱歉,你被淘汰了。
一个新的时代,轰然来临。
04
很多写作者爱说,这是时代的退步,借此讽今怀古,讲些什么啊如今的人啊太浮躁之类的话。
说实话,我很反感这类论调。
其一、如今的信息碎片化,其实恰恰提升了人们的认知水平,有兴趣的可以去看15年哲理辩黄执中的论述,我在此就不多加赘述了。
其二、另外,说这些话,有什么用?个人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前进,必须做出调整和转向。
按王国维的观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这个时代的方式去创造价值,而不是怀念上个时代的价值。
现在的读者,就是很难有精力和意愿去关注另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他们看不进小说,他们读不进诗歌。
人们的阅读,大多是为了自己——获取信息,得到知识,产生共鸣,排解情绪。
当我认知到这点以后,我就主动终结了我的青春文学时代,奔赴战火连天的网络世界,在知乎和公号开始我的自媒体生涯。
之所以这么果断,是因为我坚信写作的意义在于——用自己的力量去构建自己想要的世界。
如果小说和诗歌,更有这种力量,那我就坚持写小说和诗歌。
但现在的文学环境告诉我,高密度的新媒体文章,更具备这种力量。我当然要去锻造这个更趁手的武器。
人在风口,别犹豫。
作者:唐一水。 首发于公众号投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