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注释:
杀:被杀,即死亡、灭亡。
故:缘故、原因。
应:回答、呼应的意思。
繟然:舒缓、迟缓之貌。
恢恢:极为广大。
这一章首先谈的话题是“勇敢”,关于“勇敢”,《道德经》并不像我们一般认识那么简单,表达那么直白,它把勇敢分为“勇敢”和“勇于不敢”。
这一章我们熟悉的语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就出自这一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我们中国人读失去的“失”,总觉得有点绕口,换了一个字,意思是一模一样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道如此。庄子也讲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做了亏心事之后,在客观世界上把有形的痕迹抹掉容易,可是抹不掉内心的痕迹。即便是不受客观世界的惩罚,也得受良知的惩罚。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勇于不敢直观看上去,我们把它叫做“懦弱”“退缩”,但其实这样的“懦弱和退缩”还有另外一类人,他们懂得保护自己的生命,以期谋得更大的成就与发展。其实,我们说懂得拒绝的人也是一种“勇于不敢”,有些该做的事情,勇敢去做;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勇于不敢,拒绝。
“此两者,或利或害”,“此两者”指勇敢和勇于不敢,这两情况“或利或害”,就是说有时有利,有时有害,那到底何时有利,何时有害呢?谁能把握这个度呢?“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呢,到底是喜欢还是厌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谁能够了解到这里边最根本的原因、缘故呢?“是以圣人犹难之”,就是再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领导者,在这个方面也难以去理解清楚。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争斗,却能够获得胜利,这是符合天道的。“不言而善应”,要行不言之教,不是老去命令、政令,大家对他反而非常支持,非常响应。言教不如身教,“不召而自来”,大家自然而然就聚拢到你的麾下,这是符合天道的。“繟然而善谋”,“繟”就是坦然、从容。天道看不出痕迹,从从容容地向那个方向发展,就像一个善于谋划的人一样,不露痕迹的谋划。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网虽然好像有很多疏漏,但是最后你会发现,天道如此。我们中国人经常把这个讲做“人在做天在看”、“为人别做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
天道不争,不强制,自然而然,所以为民,不能滥用所谓勇敢;为王,也不能滥用强制,这都是不符合天道的,不符合天道,则是必然要失败的,也就是讲“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所有违逆天道的所谓“勇敢”最后都会受到惩罚,天网虽然好像有很多疏漏,但是最后你会发现,这天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