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7

传习录卷下

 

【二六三】内外两忘,心事合一

一友问:「功夫欲得此知时时接续,一切应感处反觉照管不及,若去事上周旋,又觉不见了。如何则可?」

先生曰:「此只认良知未真,尚有内外之间。我这里功夫不由人急心,认得良知头脑是当,去朴实用功,自会透彻。到此便是内外两忘,又何心事不合一。」


[译文]

有位学友问功夫:“做功夫时我想让“致良知”的功夫持续不会间断,但一旦应对具体的事情时,则感到照管不过来,如果周旋于事又感觉良知不见了。到底该怎么办呢?”

先生说:“这只是对良知的领悟还不够真切,仍有内外之分。我这个致良知的功夫不能急于求成,如果能掌握良知的主宰处,并切实地用功,自然会体悟透彻。到时就能内外交融、物我两忘,又怎么会有心、事不合一呢?”


释疑:

事上周旋又觉不见了,大概是把存养和处事分成两个了。以为处事把存养功夫打断了,故觉不见了。存养时,当下清清明明是存天理;处事时,认真做事心无旁骛何尝不是存天理呢?

心,一也。觉有未合,“此只认良知未真”。遇此不必急于他求,只需踏实做致良知功夫,工夫到时,心性安定,心智明锐,内外两忘,自会见得心体澄澈,自然心不为外物所累。此所谓“主一之功”,一,即良知即道。

只有通过致良知的功夫,才能逐渐达到内外两忘的境界,从而达到我与万物为一体的精神境界。因此,先生主张要去人欲存天理,克除非自然非必要的欲望,存养天理,超脱私欲心的束缚。


精讲摘要:

功夫不由人急心,你心急了其实就是助长,你心急了就掺杂了个人的念头,就是添了分毫。你认得良知头脑是当、去朴实用功,自会透彻。到那个时候你就内外两忘,又何心事不合一、就不会出现有了事就又感觉没有了。认对了,找准了,你就老老实实地去等着它自然生长,它总有透彻到内外两忘的时候,到那个时候你就不会再问心和事怎么不合一了。


批注:

①内外两忘。《明道文集》卷三(页一下),《答横渠先生定性书》曰:“与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也。两忘则澄然无事矣。无事则定,定则明,明则尚何应物之为累哉! ”


②)参见《答舒国用》:“程子常言:‘人言无心,只可言无私心,不可言无心。’戒慎不睹,恐惧不闻,是心不可无也。有所恐惧,有所忧患,是私心,不可有也。尧、舜之兢兢业业,文王之小心翼翼,皆敬畏之谓也。皆出乎心体之自然也。出乎心体,非有所为而为之者,自然之谓也。敬畏之功,无间于动静,是所谓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也。敬义立而天道达,则不疑其所行矣。”(《全书》卷五)


净心斋

2023年9月16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传习录(卷下) 【二六一】良知是造化的精灵 先生曰:「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
    净心斋阅读 293评论 0 0
  • 传习录(卷下) 以下门人钱德洪录 【二六〇】立必为圣人之志 何廷仁、黄正之、李侯璧、汝中、德洪侍坐。先生顾而言曰:...
    净心斋阅读 501评论 0 0
  • 传习录(卷下) 【二六二】从“静坐”到“致良知” 一友静坐有见,驰问先生。 答曰:「吾昔居滁时,见诸生多务知解口耳...
    净心斋阅读 445评论 0 0
  • 传习录(卷下) 【二五九】圣学真血脉(只从一念入微处自照自察) 先生曰:「孔子无不知而作;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此是...
    净心斋阅读 525评论 0 0
  • 8、 三月二十一日,任命礼部尚书韦温为太子少保、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常卿郑愔为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韦温,是韦皇后的哥...
    华杉2009阅读 662评论 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