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卷下)
【二五九】圣学真血脉(只从一念入微处自照自察)
先生曰:「孔子无不知而作;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此是圣学真血脉路。」
[译文]
先生说:“孔子从来不写他不清楚的事,颜回则对于过错没有不自知的,这正是圣人之学的真正脉络。”
释疑:
圣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有不善未尝不知,知而不复行是能觉察入微,只从一念入微处自照自察,知行合一,不欺人亦不欺己。这些都是要具备非常谦逊谨慎,自律的品行才能做到的,是圣人之学的真正脉络。
不自欺,不欺人,知行合一,严于律己,说的是一个诚字。
先生说: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体,便是思诚的功夫。
“孔子无不知而作”,是说圣人知行合一,并以“诚”字贯穿终始。笃信“诚也者,勿自欺也”。“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是说圣人总能够反求褚己,自然而然的“省察克治”。此两者俱是笃实致良知的表现。阳明先生说:“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是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顺生录·年谱二》)
儒家的圣学,关键在心。可以一言以蔽之:圣学在主明。阳明先生讲的孔子和颜回这两个境界,都是讲主明的。孔子明于前,颜回明于后。前后皆明,心无遮蔽,何碍之有?
精讲摘要:
不知而作是丢了良知了,本着良知去做就是致了良知了。这就是圣人的真血脉,这里头孔子有个知,颜回有个知,良知就是这个觉知。有了不善,你未尝不知,良知就是自身的觉悟性。阳明先生说把这个牢牢地抓住和练好,是圣学的真血脉。这是正路,嫡传。
批注:
①不知而作。《论语·述而篇》第七,第二十七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②未尝不知。《易经,系辞下传》第五章云:“颜氏之子,其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
③参见《寄诸弟》:“本心之明,皎如白日,无有有过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人孰无过,改之为贵。蘧伯玉大贤也,惟曰‘欲寡其过而未能’。成汤、孔子,大圣也,亦惟曰:‘改过不吝,可以无大过。’人皆曰:‘人非尧、舜,安能无过。’此亦相沿之说,未足以知尧、舜之心。若尧、舜之心而自以为无过,即非所以为圣人矣。”(《全书》卷四)
净心斋
2023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