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时常在想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未经反思的生活不值得一过。在信息化的时代,物质尤其发达的今天,忙碌与疲惫是生活的主角,在物质与精神交而成的网里,有人为一线城市买房而挣扎,有人为眼前的苟且而郁郁寡欢,有人为名额有限的学区房而节衣缩食,有人为诗与远方的囧困而迷茫。有意或无意中,生活就将我们短暂的时间挤的满满的,缺少弹性也是真正生活的缺失。
观摩大多数人的生活,每天起床之前,做了满满的计划,做了无数的选择,可每到入睡之前,并没有多少能够安然入睡,大多做了生活的傀儡。自我意识得不到伸张,自我价值全部是世俗标准的套定,一切都简陋而粗鄙。可人类文明之所以灿若星河,多如繁星,并不是日复一日的重复与苟且而产生的,我们的生活到底怎么了,如果只是父母生活的延续与周边生活的模仿,那这样的生活还到底值不值得一过,起码要问问自己。
于我个人而言,曾经有很多想法,想吃遍宇宙美食,想有朝一日光宗耀祖,想干出一份事业留给子孙,想留下好多精神遗产便于世人取用之。自己也给自己定过无数的座右铭,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时刻保持最好状态应对生活,今天的你一定要优于昨日的自己。也给给自己框定了很多标准,做人要学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做事要学历史唯物主义采用发展联系变化的原则,修身要学道家万物有其道遵循天人合一。仔细分析一番,如果真做到了以上标准与目标,人生可谓圆满已。反观现今的处境,颓废,焦虑,浮躁,自闭,好像与理想中完满的自己相去甚远。有句话说的好,听过了无数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所谓道理是人类进化自然体现,就像牛顿的力学原理一样,无比正确,可真正到了实际生活,就需要因地制宜了,生活应该只跟当下的自己有关。
那真正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其实没有什么标准的模样,按我现有认知的理解,人活一辈子,只能活在当下,活一辈子就是活当下的感受。所以不管是忙碌也好,清闲也罢,其中的意义与感知才是人真正拥有的。以前的我不懂反思,以为忙碌与充实才是意义,其实不然,如果人生是份试卷,有两种答卷,一份是不经思考的胡乱填写,一份是不求标准答案的认真审视,我想大多数人都希望是第二种,胡乱填写貌似填满了整个人生答卷,答卷的质量却有个大大的问号。生活并不需要标准答案,认真对待每刻的感受,遵循内心的指引才是生活唯一的真理。
我对生活的理解,生活不需要过于忙碌,不追求精彩程度,不为某个意义所绑架,立足于当下的生活,解决当下的困惑即好。以前的我,特别单纯,世界观非黑即白,要么觉得人生寂寞如雪,要么认为应该活力四射,要么觉得应该为别人而活,要么认为人应该放荡不羁爱自由。压抑与自由是前半生的主要基调,压抑是因为给自我添加了太多无形的枷锁,人性得不到适当的释放性格总会变异与畸形,自由是出于动物的本能,认为随波逐流方是正道。其实生活永远都是一种中间状态,孤独的太久就需要陪伴,热闹的太久就需要独处,自由的太久就需要约束,疲惫的太久就需要休息。一直觉得过于闪耀与过于暗淡的生活都是假象,人最真实的状态就是自然,不是惺惺作态,也不是拘泥不自然,如杨绛老先生所言,最符合生活的状态是面对时间的淡定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