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妈妈的关系,我来郑州玩两天,妈妈说不放心我,要来郑州,天天打电话,微信视频
文聪老师告诉我,我妈妈是对我不放心还是对她自己不放心,这个事我不需要跟她说,你需要做就行了,比如她对我不放心还是对她不放心,她的这个行为你怎么做?
我说,做好该做的事,比如注意安全带孩子。
文聪老师说,妈妈对我放心不放心是妈妈的事,你对自己放心才是你的事,对不对?你不能告诉妈妈,你是对我不放心,是对你自己不放心,妈妈不管对谁不放心,反正妈妈想控制我,妈妈想来郑州,我不让妈妈来就可以了,对吧。
2给孩子的关系,孩子早晨中午都要吃薯条,我最后还是买了,我这是拧巴,我需要做的是不合理要求我不答应,一方面觉得孩子跟我提薯条不应该,一方面我放纵孩子的不应该这个要求,我在强化他这个行为,孩子会认为他提,妈妈就得答应,我需要的是坚持原则,而不是说孩子不该提要求,他一个小孩,他不明白啥叫该,啥叫不应该,作为大人的我知道啥叫应该,啥叫不应该,我坚持不应该的事不妥协。
3给老公的关系,希望老公支持我做出租车,老公说他不了解情况,这小事让我自己决定,我不知道以后事还给老公说吗?
文聪导师说,我可以给他说,但是别指望我想要的答案他就得满足,其实更多的是我自己做的决定,我自己给自己底气,而不是某个人给我按确认键,为啥非得老公支持一下,老公支持一下,我更踏实,我需要做的是不管老公支持不支持,我认定的事我就做,一方面增加自己对自己选择的坚定,另一方面可以给老公表达寻求支持,但是我只是想寻求支持,你支持不支持我,我都接受,
你想让人家支持你是你的事,人家支持不支持是人家的事,其实这三件事是一个问题,课题分离,分清楚你的事,我的事,妈妈不放心我是她的事,我会不会因为妈妈的不放心就让妈妈控制我那是我的事,孩子想吃薯条是他的事,我会不会因为孩子想吃就满足是我的事,想让老公支持是我的事,但是老公支持不支持我这是他的事,把这分开,很多问题就简单了,我说希望孩子比较安静,听话,文聪老师说,孩子不是机器人,拿着遥控器,你让他干嘛他干嘛,他是一个活灵灵的生命,他既然是生命,他就可能不按照我意愿来,孩子不按照我意愿我就烦,那我要解决的是我的烦,除非搞个机器人可以,你输入啥程序,它给你做啥动作,但是他是个人,一个3岁多的孩子,我想让他听话,完全按我意思,高度配合,我本身对他的期待就不合理
4面对同事调班,我又开始纠结内耗,刘伟导师告诉我,一是她们换班承担两个后果,一是被查到后果严重,二是侥幸得利。
当事情不按照你想法进行时,你不舒服,主要还是一个课题分离的问题,分清是谁的事
5面对老公坚持不去医院这个事,刘伟导师告诉我去医院是谁的事,一下子让我清晰。
刘伟导师对课题分离在一篇文章提到。这是阿德勒的概念,就是说要搞清楚这是谁的事。我们如何来分清是谁的事?这个事情的后果由谁来承担这就是谁的事。那么对于别人的事我们可以参与讨论,可以表达看法,可以提出建议,但是无权干涉。一个人他承担的责任越大,他对这个事情的主导就会越大。我们总是被生活中各种琐事所困扰,如果说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了一些我们不可控的又左右不了的事情,我们该怎么办?
那我们要去区分我无法改变的和我能改变的,对于无法改变的事情,这是不是我的课题,对于能改变的事情才是我的课题。人生的事分为三类,老天的事,别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我们无法掌控和改变,别人的事我们无法左右他人的决策和行为,这都不是我的课题。我能改变的只有我自己的事,这是我的课题。
其实很多人心里难受的一个根源就是,我放着自己的事不管,去管别人的事还不自知,也就是典型的边界不清。只有自己的事我们才能掌控,我们专注于自己的事,不断成长进步,实现自己的价值。非常感谢刘伟导师,也特别感谢大爱的文聪导师。看回放,连线5个多小时,太震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