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在企业做培训 ,都会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找组织中优秀的小伙伴聊天。这个聊天的过程中,我核心的工作就是提问、聆听和记录。然后设计成一门课程,这样的课程,公司小伙伴往往更喜欢,培训的效果也更好。
这个过程,就是经验萃取。在聊天中,把优秀小伙伴的经验提炼出来。这很像我们做化学实验一样,一堆混合物中,提炼出一些精华出来。
前些天,我还是一样约了一个小伙伴进行经验萃取。但在沟通之前,我对这个伙伴只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的核心目标就是找到他成交客户的经验。没有目标案例,没有具体沟通的事项。
在这快节奏的时代里,这么做有点像即兴表演,在上台之前,你什么都不知道,所有的内容都是在过程中产生的。
这种创造模式对于有些人习以为常,但对于更多的人会有点没有安全感,因为我们倾向于有一定的思路,再行动。比如盖大厦,如果也是边想边盖,那盖楼的成本一定会大幅度的提升的。
但,这个时代似乎这种不确定越来越多,面对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拖延而不愿意去行动,就如同去访谈并萃取他身上的经验,充满了未知。
1、好奇是很好的推动力
我似乎天生就很喜欢跟别人聊天,尤其是新认识的小伙伴。这些年我自己有个经验,如果有个人我很想跟他交流,交流后,我往往会有很多新发现或启发。
而对于访谈,我其实也是挺好奇的,因为过往的经验告诉我,通过交流,我们或许会碰撞出一些火花出来,然后我也会因此对于他的工作内容和客户有新的认识,关键是可以听到一对活生生的故事。
在沟通之前,也会有担心,一两个小时的沟通会不会尬聊?会不会找不到合适的经验?他的经验是否具有代表性……
这些担心完全有可能出现,但其实没有必要。因为你在访谈之前,还可以做好充分准备,提高成功的概率。
2、越了解,现在越能碰撞新火花
我在访谈小伙伴前,都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他的工作,个人以及行业情况。比如,通过公司内部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流程,有做了哪些成果,朋友圈分享的是什么……
这样在没见面之前,你就对这个人有大概的了解。同时,你也会产生一些问题,这时候你就可以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
所以,在访谈之前,你还需要做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记录下要提问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是有比较清晰的线索,并进行排序,否则在沟通的过程中就容易产生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感觉。
如果访谈的人太忙,机会比较难得,你如果想要提高访谈质量,你甚至可以先跟他部门或工作有所相关的人进行了解。比如,我在访谈一个优秀小伙伴如何卖软件的时候,除了了解销售的流程外,其中卖软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客户软件使用的培训。而这个关键点如果我不事先了解,现场我可能就提问不出,也因此错失了这个模块的交流。
3、缩小尺度,深入细节
在我这些年的访谈过程中,我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有些人擅长讲抽象概念,有些人则很能抓住细节。一般如果当上管理者,在访谈中,他们往往会讲很多抽象的理念,这时候对于访谈者一定要把控好节奏。
比如,你去访谈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问他制定目标的关键点是什么?这时候,他往往就会简单抽象地告诉你,要符合smart原则,要跟进好……
你会发现,这些内容你在访谈之前也知道了,问题出在哪里呢?提问是一个关键,也就是你的引导。你的问题本身就很抽象,对方的回应往往也只能泛泛而谈。所以,这时候最好是有场景,比如,王总,如果你在月末的时候,发现团队目标还没过半,这时候你会怎么办呢?
这时候,他就会开始搜索之前遇到这样情况的时候自己是怎么做的?而那些内容就是他实实在在所经历过的。
这时候切忌,不用着急去总结,去提炼,先记录下来最为重要。如果可以,可以进行录音,方便后续进行内容整理。
好问题是产生好内容的关键。而好问题的产生,就是你对于访谈者的相关信息了解得够清楚。
关于如何设置好问题以及访谈中的相关细节,我们后续还会继续交流。
4、一头雾水?整一下,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几次访谈结束后,我发现自己笔记上密密麻麻记录了很多,但很乱,你根本说不清自己收获了什么或者可以用什么方式把它们变成一个课程。就像是,你通过沟通得到了一堆的珍珠,但这些珍珠都是零散的,你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串在一起。
这时候你可以做一件事,就是整理内容。一般我会用笔记录,然后回来马上用电脑再把内容记录下来。记录的过程中,你会时不时出现那种小惊喜。因为原本是一个个小珍珠,结果你在整理的过程中,会把三五颗类似的串在一起,并且过程中,你还可能会发现几颗特别奇特有价值的珍珠,内心就会产生喜悦,因为你慢慢地有了方向和思路。
经过初步整理之后,你得到了几截小珍珠,接下来就是把它们整合在一起,一门课程的雏形也就出来了。
5、创造的过程,也是惊喜产生的过程
这个过程其实挺有趣的,从一开始的一无所有,到最后变成一篇文章或者一门课程,这个过程,有时候甚至被访谈者都会感到惊讶。
我在头条工作的时候,有一年公司的大领导来厦门开会,他最后做了二十几分钟的总结,我当时一边听,一边做笔记。越听越激动,那天晚上跟大家一起吃完饭后,我又回到了公司,然后花了两个多小时,把他讲话的所有内容变成逐字稿。然后再对逐字稿进行内容的调整,语言的修饰和删减等。并且提炼关键词和观点,结果到最后,连标题都出来了。没想到,演讲稿的标题竟然是最后出来的吧。
然后我第二天早上发给负责人,负责人看完后分享到管理群,那天晚上当我再去看浏览量的时候,已经超过了两千多了。
这位领导那天的讲话虽然现场只有几十号人听,但因为文章传播的特性,一个礼拜后,全国有六千多人进行了阅读。当时,那个大领导私信我说,其实他在讲话之前就是随便构思了一下,没想到还成了一篇文章。
有些高手随便讲个话就是一篇优质的文章,可惜没人帮他们变成文字,从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而在第二年,刚好厦门马拉松,我们又继续在厦门开大会,第二天我又继续整理出相关文字,又继续提炼关键词和标题。结果那一年的标题”全营一杆枪“成了主题,在整个组织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于经验萃取,今天我们就先聊到这,关于这个主题我们还会聊很多,欢迎留下你的疑惑,我们一起交流。
苏老夫子
学习设计手艺人一枚,分享经验萃取、学习设计和成长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