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是由个体组成的,没有个体就没有组织。但话说回来,在一个正常发展的组织里,组织的存在,恰恰会湮灭个体的部分个性。这种湮灭,在一定范围内,是值得的。因为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完成某些靠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任务或目标。这个组织的任务与目标,与组织之外的某个个体的任务与目标是不一样的。虽然组织在发展的时候,也会去满足个体的个性需求,但是这种满足是以不损害组织的利益为前提的。
一般情况下,组织的力量会大于个体。个体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体的目标,会加入一个或几个组织,会向组织让渡一部分个性,获得在组织中发展的机会。而个体在组织中,会利用或使用组织所提供的资源,在组织中服从组织的安排,以期更好更快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组织实际上是一个虚拟的事物,它靠某些有形无形的东西,把一部分个体的人组合起来,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在实现组织自己目标的同时,实现组织内的个体的目标。在这一点上,究竟是实现组织的目标重要,还是实现组织内个体的目标重要,这个问题本身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把组织的目标的实现与组织内个体目标的实现有机结合,才是一个组织正常运行、积极运行、快速运行的有效保证。
组织在完成其任务和目标的过程中,会有利益,甚至利益本身也是组织的任务或目标之一,或者利益本身就是组织的重要任务或目标。
发展过程中,组织与组织内个体的目标实现,总体上应该是一致的。二者一致,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够事半功倍,组织才能实现正增长。高效的组织,必然是高度一致。
组织目标与个体的目标会有不同。毕竟,每个个体的人生目标,总是充满了不同的特色。唯因如此,这个世界才会显得多姿多彩,才会成之为这个灿烂的世界。并非个体的所有目标都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甚至也会有冲突。这种事情倒不值得大惊小怪,本来个体与组织之间就是一种互相适应的关系,相互之间会有妥协,会有调整,甚至一个组织的特色直接就与某些个体的特色基本一致,其目标、文化等都与组织中的某些个体高度契合。但这种个体往往是这个组织的创始人,或者是这个组织的重要影响者。
总体来说,组织的目标是相对固定的,一个组织的风格也是具有一致性的。组织在调动其所拥有的资源实现自己的目标的时候,会形成各种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与组织的其他因素相互结合,形成这个组织的文化。
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文化,组织的文化成为联系组织内部个体的纽带,成为这个组织运行的润滑剂、催化剂,当然,也可能成为这个组织发展、成长的障碍。组织的文化要通过很多因素体现出来,组织中的个体的行为虽然是个体行为,体现的是个体的风格,但它必然与组织具有相合之处。如果个体所体现出来的风格与组织总体上是不相吻合的,而组织又能容忍它的存在,那可能这个组织就危险了。
当然,这种不吻合,究竟怎么衡量,我觉得关键在于个体的特色在总体上究竟是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还是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有时也可以将其对组织的影响作为衡量标准。组织的性质,决定了它没法允许一个普通的个体在实现组织目标之外,对组织实施过大的影响。实际上这就是组织对于个体独特个性的容忍度。一旦个体的个性超出了这个组织的容忍度,个体的个性就会形成对组织的破坏,会对组织的运行起到消极作用,最终可能会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