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要点:
从四个方面入手,学会修改稿件。
掌握通读的方法,自己发现文章的问题。
端正写作的态度,一发现问题就改正。
并举一反三,借此学习这个知识点让自己的文章更容易读。
尽量用简单、通俗、有温度的语言。
从精简拆书到完成其他类型的拆书稿。
回顾21节拆书课课程的内容:
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写作基本上是“一个人的任务”,从最开始的构思,到写出文章,检查、投稿,写作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学习写作的时候,还有老师帮你改稿、纠错,一旦你开始独立写作,你要独立做好写作的每一步工作。这就要求你认真对待写作的每个环节,尤其是写完之后检查的环节,很多人没有养成写完文章之后再检查一遍的习惯,文章漏洞百出,这样的文章是很难被别人认可的。
我自己读自己文章没发现有问题,为什么别人一读就能发现问题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习惯,有时候即便自己写错了,自己读的时候也发现不了问题。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一、要多读不同类型的书,读书的时候,注意别人的语句和行文技巧,多看优秀的作品就知道什么是好的表达,下次读自己的文章就能发现差距。第二、每次老师帮你指出问题,都要好好思考——为什么老师认为这种表达不好?到底要怎么改进?这样锻炼几次,你就能改掉过去写作和表达的毛病,更流畅地书写。
导师在群里说到“语感”,到底什么是语感,怎么知道自己的语感水平?
语感二字从字面上理解是语言感觉。语感强的人,很容易发现语言表述中的问题。比如一些出版社的编辑,他们经常跟文字打交道,语感好,在审核作者提交的书稿时,只要简单读一遍就能发现表述中的问题。
那怎么能知道自己的语感水平呢?
很简单,把一篇你认为还不错的文章拿给比你厉害的导师看,如果导师能指出你的问题(这些问题你之前没有发现),那就说明你的语感还不够强。培养语感的方法很简单,大量阅读,通过阅读体会别人写作的技巧,时间久了,语感就会变强。
课程中讲到“易读”,什么叫易读的文章?
之前咱们说过,如果你的文章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能听得懂,那就是容易读的文章。拆书稿是给老百姓看的,这里头,有的人文化程度比较高,有的人文化程度比较低,如果文化程度低的人都能听懂,那么你的文章就是易读易懂的文章。易读的文章不代表没有营养,能用简单的话把复杂道理说清楚,这代表着一个人写作的水平。
短的拆书稿和长拆书稿有什么区别?怎么能把文章写长呢?怎么增加字数?
长拆书稿不是简单地增加字数,而是通过更细致的讲解,让别人加深对一本书的理解。举个例子,《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本书,如果是精简拆书稿,那么只能介绍三个要点,每个要点简单阐述。而如果是8000字的拆书稿,那么可以介绍4-5个要点,每个要点可以展开阐述,可以举例子,联系实际。
自己检查不出来自己的问题,很困扰。
有时候看自己的文章的确不容易发现问题。你可以试试下面这种方法:在写作群找一个跟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小伙伴,你们互相检查对方的文章,互相纠错。发现别人文章的问题是容易的,而别人的文章像一面镜子,也能帮你发现自己的问题。
改稿子改到后面,把好好一篇稿子改得面目全非,怎么办?
为什么改完一篇稿子会面目全非?不是修改本身的原因,而是因为缺乏修改的方法。如果一篇文章小修小补太多,文章本身的连贯性、逻辑性都会受到影响,这时候可以考虑把整段话推翻重写。如果整篇文章有多处结构上的问题,建议可以推翻原有的内容,重新组织语言,重新撰写。
课程学完了,后面导师还会带着我写吗?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课程结束代表着你已经毕业,之后你就要独立写作了。不过学员跟导师的关系不会断,大家还可以经常回到班级群跟导师交流自己遇到的困难、困惑,也欢迎大家回来交流自己最近写作的成果。有新的写作任务和征稿需求,导师也会在群里分享给大家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能走写作这条路?
过去这段时间,我很开心,很喜欢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写,写的时候开心,这说明你已经摸到了写作的门道。未来人人都可以走写作这条路。建议你还是从拆书稿入手,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先投中几篇拆书稿,在这个基础上,尝试更多类型文体的写法,比如公众号文章,商业文案等,这些门类的写作都可以帮你带来一定的收入。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觉得条件成熟了,你就可以专门以写作为业,完全可以靠写作养活自己。
大家有没有觉得,不是越写越顺,反而越写越难了呢?在写第三稿,又遇到什么问题呢?表面看起来好像懂了,但到实际操作可能就写了一半进行不下去了呢?还有,没过稿的小伙伴,会不会开始怀疑自己,有没有坚持下去的意义了?有没有写着写着就卡死了呢?有的时候会焦虑,有的时候想放弃,尤其看别人过稿了,想自己怎么了。
首先,就是坚持。让自己那怕进步一点点,和自己比,不要和别人比,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是不是好一点?没有什么事情就这么容易成功的,要一点点的积累。你要知道,我们还有这个群,有这么多家人陪着你,你必须跟上大家的脚步。不放弃!果然,一切的成功都是以坚持为基础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言。看,这就是把你们拉在群里的好处,如果只有你自己的话,可能遇到点打击就不写了,放弃了,现在多好,大家在一起互相鼓励,互相搀扶。
看的越多感觉自己知道的越少,也就越着急,很容易乱了方寸,不知所措。同时又感觉时间不够用,别说和同学比了,追上同学们都感觉有些费劲,所以才会越发的焦虑。一入群就变成了学生,角色和心态立马转回学校时期。有的坎就是看到大佬们那热点追的啊,又快有准又有深度。再反观自己,一来对热点话题不敏感,二来兴趣也不大,然后就不知道该写什么了,然后就。。。没有
写自己感兴趣的会写得相对好一些,因为自己投入得会更多。我就是这样。虽然没过稿,练习也是进步。放平心态,不忘初心。不学习的人会认为自己什么都会,学习的人才会越来越觉得自己知道的少"我们真的不能看轻自己,坚持不能放弃。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读书让我涨知识了,而且不是一点半点。这个是我第一个收获。其次,才是写稿,想把好书通过文字分享给大家。
大胆写,知识的投资从来不会亏本,还怕啥?看到了以前看不到了东西。总有个过程,进步一点,然后开始焦虑,然后再进步一点。现在是爬坡的过程,感觉难是正常的,平常心就好。刚还说过,不要和别人比,比比今天的自己,有没有比昨天好一点。没有那个人的成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所有的优秀都是比别人付出更多,自己争取来到。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写一篇稿子,都会用笔记本用钢笔写上两小本。我用钢笔记的好处就是能记牢,能练字。我喜欢写字的感觉。还有就是有问题可以拿出来讨论,也许听听不同意见就豁然开朗了呢?
我对大家要求很宽松的,都是以鼓励为主。为什么呢?就是想让大家更自信,在写作这条路上走的更远。先完成,再完美。其实写的人少,导师更轻松,我就是想推你们一把,继续写下去让将来的你们更自信。我也想让我带出来的人都是最优秀的,要加油哦。大家!放平心态,安心写作,明天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啦。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继续加油哦。大家有什么难点,可以到群里来说说,大家交流,也许就会豁然开朗了。心态放好,轻装上阵。能坚持到最后的都是最优秀的。
拆书稿知识点:考虑是否适合写成拆书稿。受欢迎的图书类别:个人成长(保持成长的心态、进步学习)、育儿和家庭教育、心理和情感(与人相处、调节内心、幸福生活)、理财、身体健康、如何快速读书、吸收知识(学会阅读)。
核桃读书法:1.脱壳(用简单好懂的话概括)。2.快读慢想(大脑碎片化信息拼凑机制+特定难点重点重点思考)。3.自我检查(四问:讲了什么?什么意图?隐含意思?收获了什么?)。
康奈尔笔记法:记录、简化、背诵、思考、复习。
三栏笔记法:“内感动”:内容、感悟、行动。
一页纸读书法:把书读薄,一页纸概括一本书,三栏笔记、思维导图、列要点。
平台的具体需求:写作思维入手(想法→文字),即“念头写作”。练习时试着多换几种形式来写。开头的作用,提出话题,设定整个文章的语言风格。例如开头可以讲个故事、举个例子、设计一个问答,即“一对多”,一个想法用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呈现出来。“发散思维”,把跟话题有关的东西都想出来。“念头筛选”、“用新不用旧”、最近热点、新闻。“用近不用远”,贴近所介绍的书。“用大不用小”,大家都知道大事件。“巧妙过渡”,想到的内容是怎么跟本书联系的。
拆书稿四境界:复杂语言讲简单东西(最差),复杂语言讲复杂东西(没什么意义),简单语言讲简单东西(节省读者时间),简单语言讲复杂东西(让人“秒懂”很厉害)。
写作三问:写作的想法“写什么”,写作的技巧“怎么写”,写作的目标“为什么写”。
拒绝:非正规书,需要有ISBN国际标准书号。不是普通大众需要了解的书,比如中小学课本法律条文、科学类论文著作等。
图书分类及不同写法:
小说(虚构作品):不要只看故事情节本身,要关注作者表达的核心话题和观点。技巧:书中的内容可以直接用来支持要点。建议:经典小说
历史小说。干货书:个人成长、心理情感、人文历史。科普:学科入门教材,按难易程度(八级),国际图书集成分类法。人文:自然类。
投稿方法:审稿人的关注点,加分项、减分项。具体要求、投稿格式。案例:内部结构。写作逻辑:学会安排和规划时间。
值得注意的问题:版权意识,转变为自己的语言。要么就注明概念的出处,删减拼凑✘。举例中,证据太弱。数据支持+来源,分析不够透彻,尽可能全面分析现象、各种原因。
写作四大问题:视角问题,不要以我为中心,全篇尽量不要用“我”这个字。态度问题,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但不能做评判,拆书稿VS书评VS读后感,真实还原书本内容。语言的温度,尽量用和大家有关的句子,而不是冷冰冰的句子。文字的感染力,最终目标把写文章和修心结合起来。提升写作能力,保持内心安定,忘记外界烦恼,全身心投入,真心喜欢写作。让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市场竞争中,需求弹性变小,轻松抬高自己的身价。有助于我的终身阅读、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写作最大的作用:传递信息、传递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