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抑郁症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问题,据2016年数据统计,各个年龄段约有3亿多人患有抑郁症,中国抑郁症患者约超五千万,占全球人口百分之四以上,并且这个数据正呈逐年增长趋势。
那么面对抑郁症这类的心理问题我们该怎样正确面对并完成自我救赎呢?
英国作家罗伯特·戴博德写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讲述了患有抑郁症的蛤蟆先生通过与心理咨询师苍鹭的十次面谈,完成自我疗愈和自我成长,终于找回快乐和自信的全过程。
1、前提:树立自我意识
一个没有自我意识的灵魂是有缺陷的灵魂,心理咨询是为了自己得以救赎,只有先树立自我意识才能继续寻找自我,找回缺失的灵魂。这是心理疗愈的前提,也是必须明确的目标。
“谁是我的来访者?是你,还是他们?”
初次咨询苍鹭就毫不客气地以提问的方式直击蛤蟆的症结所在——没有自我,以他人的想法和情绪为先,没有独立人格,搞不清谁是事件的主体。
“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合作……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蛤蟆从第一次面谈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必须完成的事情,唯有靠他自己才能完成。他得为自己的咨询担起责任来。
2、三种状态:追本溯源,寻找自我
独立人格的形成是由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逐步升华而来的,三位一体,缺一不可。要找回自我,必须追本溯源,了解过往,也就是所谓的“本我所在,自我相依”。
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当一个人处在“儿童自我状态”时,他的行为和感受都像一个孩子,这不同于“幼稚”,而是“象孩子一样”。在这种状态下,他会本能的顺从和依赖他人,没有独立的人格。
具体它又细分为“自然型儿童”和“适应型儿童 ”,“自然型儿童”是指人类与生俱有的最基本情感,如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等,这是人格结构的基础色,是还没有受到其他外来因素渲染的原色。
而“适应型儿童”则是在“自然型儿童”的基础上,随着孩子的成长,其他因素,诸如父母等外力因素的参与进来而后天养成的情感状态。也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原生家庭的影响。这点可以说是关系性格形成的关键点,人都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去治愈”就是这个道理。
即使成年之后,适应型儿童角色也是我们最常用的角色之一,我们为人处事以及处理情绪的方法其实从小就养成了。
父母自我状态:处在父母自我状态的人,会不自觉的用言行复刻从父母那里潜移默化继承来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并想方设法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这套想法,甚至会将审判的矛头指向自己,进行毫不留情的自我批判。
成人自我状态:是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相反,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也就是说一个独立的人格开始形成。
成人自我状态是唯一能学到关于自我新知识的状态,因为在儿童自我状态里,只是在体验过去儿童时期的情绪;在父母自我状态里,只是在不自觉的用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这两种状态都学不到新知识和新理念,没有自己独立的观念和人格。
蛤蟆先生在苍鹭的引导下开始认识到他的症结所在,童年时父亲的严厉与望子成龙,母亲的软弱以及对父亲的唯命是从造成了他的讨好依赖型人格,完全没有自我,这是造成他不快乐不自信的主因。他下意识地责怪父母,把一切都推卸到原生家庭身上,还是把自己置于儿童自我状态出不来。
“你还要为自己的不快乐责怪别人多久?”
“相比责怪,负起责任听着如何?”
苍鹭的话点醒了他,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成年人,该为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而不是一味的沉浸在过去,推卸着责任,同时不肯放过自己。
《请回答1988》里德善有句话说: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们也会有很多不懂的,做错的地方,我们互相包容就是了。
从父母那里继承的不仅是先天的基因,还有后期的言行以及道德观和价值观,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后果都得由父母承担,某种意义上施暴者也是受害者,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有些东西也来源于他们的父母,谁的第一次不是摸索着学习过来的呢?其间难免走了偏差,难道好的就要感恩,坏的就要无原则的怪罪吗?不要把所有罪责都推卸给别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当你长大,有独立意识时应该同时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好的继承,坏的摒弃,学会理解与原谅,直至放下并与自己和解才是你该要学会的。这也是寻找自我,慢慢过渡到独立的“成人自我状态”的过程。
3、四个人生坐标:找到人生坐标,重新启航
人生有四个人生坐标,你选择的坐标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好你也好”是我们奋斗的终极目标。
苍鹭给蛤蟆先生列出了四个人生坐标:
(1)我好;你也好。
(2)我好;你不好。。
(3)我不好;你好。
(4)我不好;你也不好。
通过“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两个坐标的比较,蛤蟆明白了选错了坐标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终选择原谅与放下、与自己和解,把自己的人生坐标标记在了 “我好你也好”这个终极目标上,开启了新的人生。
自我救赎的过程就是一段与自我和解的过程。
无论是好情绪还是坏情绪都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你不能否认,也无法无视和压抑,解决的办法只有正视自己,与自己和解,和解是什么呢?——原谅与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