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公山弗扰是一个人,公山是姓,弗扰是名,费是地名。公山弗扰在费这个地方叛变了,使人来请孔子去帮忙,据说孔子准备去,子路大为不高兴。子路说:末之也已。老师你没有地方去了吗?公山弗扰这样一个叛变的人,令人看不起,你还要到他那里去吗?孔子说,他要来请我,我也不是主动的,假使有人肯真正用我的话,能听我的话,“吾其为东周乎!”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是孔子说,我可以把这个时代挽回,仍然拥护东周;一是指东周的文化可以重新在这个地方兴起来。
实际上孔子去了没有?子路发了一顿脾气,并不是子路把他挡住,事实上,他绝不会去,只是想逗逗这个学生。但子路这个人比较直爽,一听以为孔子真要去。为什么说孔子不会去呢?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这一段话就是说明孔子不会去的理由,尤其对这些不以正道取得政权的人,他更不会理这一套。
子张问仁,孔子说具备五个条件,就可以称作仁。子张问是哪五个条件?孔子说:恭、宽、信、敏、惠。第一个是恭,对自己的内心思想、外表行为等,要严肃地管制,尤其是一个领导人,对自己的管理,特别重要。第二个是宽,对人宽大,所谓宽宏大量,能够包容部下、朋友所有的短处及小过错。第三个是信,能信任人,有自信。第四个是敏,就是聪明敏捷,反应快。第五个是惠,就是恩惠。
孔子接着说,一个人如果能够自己对自己管理得严肃,既不欺负人家,自己也不会招来侮辱。能够宽厚待人,部下自然拥护。信人并自信,则任何人都可以用。处理事情头脑清楚,反应快,就容易有功绩。最后,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必须具有真的感情,彼此才可以相处,共创事业。
下面讲到另一个人,可以看出当时鲁国的政治,也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每个国家都很混乱。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佛肸是一个人名,也是一个叛变的人,同样也请孔子去,孔子准备去了,又是子路反对。他提出来说,老师,你从前教育我们,受国家和长官的培养,结果做出许多不对的事情的人,不能来往,这种人所管辖的地方都不能去的。而佛肸在中牟叛变,你现在却想去这样的地方,这又是什么道理呢?孔子说,是的,是有这个道理。但你知不知道?一个很坚固的石头,像金刚钻一样,随便你怎么磨他,也不会碎。一块真正无瑕的玉,无论如何也染不黑的。孔子这两句话,是告诉子路,一个人如果有真正的内涵,则任何一种环境,任何一个时代,都始终站得住。孔子又说我总不能像个匏瓜一样,永远挂在树上,不给人吃吧。
这是他又在跟子路开了个玩笑,告诉子路,他只是说去,实际上是不会去的。假定真的去了,那么在任何环境中都可以站得住而有所建树,并且是有心想挽救这个时代的,不能够永远挂在树上,像匏瓜一样只给人当样品一般欣赏而已。
这几段连起来,就是孔子的弟子用孔子自己本身的经历来说明一个道理,讲一个人的立身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