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17年9月的时候,也是我们博雅轩读书社成立两周年的日子,我特别想写一点文字,说说我们的书社以及亲爱的伙伴们,但人哪,真的是一种偷懒的生物,我大概为自己小小的冲动找了许多大大的理由,而后很自然地为自己作了辩解,于是“没写”成了不需要解释,也无人知晓的事情。
伙伴们,仔细想一想,这样的惰性何尝不在你的身上发生呢?比如,听到伙伴非常认真地说“我要多读书”的时候,我是相信的,但我又是怀疑的。——这样的怀疑,不带任何贬低,而是知道“读书”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把“读书”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读,需要耐心,需要毅力,需要时刻提醒自己,需要时刻督促自己。犹如现在,谁在读呢?谁不在找借口地读呢?我希望有,并让其成为我们身边的榜样。我这样说,是因为我还做不到每天都读书。但我要说的是,只要有些天我不待在书房,我的心就会慌乱得很,几乎什么事都心不在焉,而待在书房做活成了一件最安心的事情。
当我不读书的时候,我可以写一点文字;当我不读书的时候,我可能做着与文字有关的活儿;当我不读书的时候,我会很安静地和自己呆一起。我特别喜欢我的书房,它虽然在北侧,但它足够安静,足够让我享用。我除了读一点自己喜欢的书,我也喜欢买书。有些书买来后似乎也没读,但我总觉得某一天我一定会去读它。这样的想法,也是挺好的。记得有些时间,我特别喜欢英文诗,我就在某个平安夜买了好多本英文诗集,几本放在书房,几本放在我女儿的房间。我把那几本诗集故意放在女儿的床头柜上,我希望她比我幸运,还能用英文读诗。即便她不读,也没关系,她想起来的时候,依然可以随手翻阅,不至于一个人落寞的时候,手头竟连一本书都没有。读书,什么时候都不迟。这个道理特别能抚慰人心,我也常常这样想。于是,我的读书变得随心所欲起来。
这既是一种良好的读书状态,但也是一种不太理想的读书方式。因为,我毕竟带着一个读书社,以及还有众多的小伙伴。所以我也在思考,如何平衡好自己与伙伴的读书之事呢?我也希望伙伴们能回应我的思考。在此,我不得不说一点我与伙伴们关于读书的正事儿,并希望大家在群里能够相互提醒与督促,一个假期时间不长,但还是能看到彼此的进步与成长。我说几点我的想法吧:
1.我们的“1+1>2”计划。一个假期,每人至少完成一本书的阅读,并完成一份读书笔记,或者读后感。当然,能阅读更多书,撰写更多文,我们一定以鲜花与掌声祝贺。这些阅读成果,大家将在开学初的微群内分享。如果顺利,我暂时在酝酿一个读书社的公众号。有些事情,不是没有去做的能力,而是根本没有想的念头,这才是最可怕的。
希望伙伴们努力读一本书,努力写一篇文,而后努力去做大于2的事情。这样的不等式,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2.构想一次个人读书分享。因为有了与吴中区图书馆的“往来”,使得我们的读书分享做得更加大胆而开放。我希望每个人想一想:假使我来做一场个人读书分享,我会怎么做?这就把一场“别人的读书分享”变成了“我的读书分享”,这样的角色转换,对我们非常有用。就是,把你自己投进去,不仅考虑自己读,还考虑说给别人听。这样的构想,反过来,会推动你再读、再思考。
既然如此,何不让自己构想一次呢?想想,你怎么做自己的个人读书分享。
3.寻找一个“最近”伙伴。之所以这样说,是希望伙伴们在工作与读书的路上不再孤单,有一个同行的伙伴。读书,是一件很孤独的事;读书,也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但有一个想法接近、志趣相投的伙伴,我们在读书这件事上就会温暖很多。当然,如果你能享受孤独,也是一件难得的事情。一起工作,一起读书,一起交往,一起分享,一起进步,一起勇敢……特别是年轻的伙伴们,如果遇到困难,不怕,有伴儿;如果遇到难过,不怕,有伴儿;如果遇到开课,不怕,有伴儿;如果遇到挫折,不怕,有伴儿……相信,我们这里的伙伴都是你坚强的后盾,也相信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抱团有时会很牵强,两人行还是可以的——只需你情我愿。所以,就近找一个伴儿,读书也好,做课题也好,开公开课也好,都可以一起面对哦。
伙伴们,伴随着书社走过两年,我们从先前的整体一起读,到后来的以学科共同体为主来读,再到现在更小型的读书团队,其实我也是一直在调整中。我也不知道,读书到底带给我们什么,但我知道,读书本真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包括我们的读书分享。我一直遵从“带动一部分愿意读书的老师一起做读书的事”,所以我也慢慢说服了校长,尽可能缩小范围,尽可能鼓励年轻老师参与读书会。当然,从学校层面来说,一定希望所有老师都能来读书,但事实是,这样去推动太难了。“让一部分人先读起来”,至少可以让读书这事变得纯粹一点。
再说说读书分享的事儿。从个人感受来说,我是非常喜欢去吴中图书馆分享的,但从学校层面来说,我们还是需要以低调的心态来进行读书分享。但其实这也是不矛盾的,因为读书是需要大声赞美的事,需要大声鼓舞的事,需要有“向众人立誓言并无法使自己后退”的勇气,所以当大家说出“我在读书”的时候,某种程度讲,“我们在推着自己前进”,这样的勇气是需要高调的。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希望引起别人的歧义与误会,以为我们读书了就感觉自己很了不起,所以我们要“高调说,低调读”。你们也看出来了,我在很多会议上大声说读书的事儿,其实我也是希望把自己说出去的话当成一种鞭策,当成一种宣言,鼓舞自己更勇敢地去读书,更勇敢地去分享,更勇敢地去做事。
就在写之前,我其实是想写一写我听到的几段关于读书的声音,她们表明了自己对读书的某些困惑,也表示出了一种质疑与矛盾的心情,同为老师,我很理解,但我还是辨识出了一些异样的滋味。你要知道,这个世界是多元而丰富的,各种声音充斥着我们的教育生活,但谁也没有资格教导谁去怎么做,同样我也没有资格去教导他人怎么做,最好的答案,永远是在“我和他人的相处中而渐渐领悟与获得”,你要相信,当你自己足够好的时候,幸运之神也是会助你一臂之力的。
我这样说,你是否明白呢?亲爱的伙伴们,我们一定要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