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这所学校的操场边,来来往往的是各个区域学习的老师,有的三五成群的,聊的有各种内容,我想,肯定也有人跟我一样,在反思,梳理这两天学习的东西,思考一下这两天学到了什么。
每一堂课都有自己的特色,每堂课应该都达到了上课教师的期望,坐在台下的我们,收获了多少呢?我只简单记录一下自己的收获。
作为一位青年教师,我算是在语文领域里非常生涩了,因为非科班出生,自己上课时很多点都get不到,虽然也学过汉语言文学,也学过教学论,但是对于真正在课堂的发挥,那真是有如井底之蛙了。虽然平常也会看名师视频。听评课说课,但是不如在现场听名师来得那么直接,那么震撼。从教快6年了,在课堂上摸爬滚打,想尽各种方法,却从没有体系,自顾自学习,自顾自去教。
昨天的第一堂课关于吟诵,这堂别开生面的课堂,打开了许多年轻老师的思路。关于吟诵,估计很多老师根本没听过,我也是今年初看感动中国人物时,因为叶嘉莹这位老师而了解一点点,老先生是用了一辈子来研究吟诵的,而我们,有的人听着却觉得好笑。回归课堂,王老师的课堂上讲得绝句的吟诵,方法介绍得简单却直接,大家能够上手,跟读,读出来像唱歌,那不正是吟诵的根本吗?为什么古人叫诗歌,诗与歌本身是分不开的。听着孩子们学会之后的吟诵,那篇绝句就像是一首动听的歌了。节奏,韵律加上,再强化一下感情,老师没有多说,在一遍又一遍的吟诵中,自然去感悟诗歌的魅力。我觉得效果真是不错,不过,首先你得有那种功力。
第二课堂是何捷老师上的《刷子李》。何老师可是我们语文界的名人了,反正这次大多数人都是慕他的名而来。我也在下载的资源里听过他的课,风趣幽默,轻松自如是他一贯的风格。这次也不例外,但是现场的感觉真的是一种体验,听听他的课都会很开心,不管是孩子,还是在座的我们。一言一行,可能就是对孩子的最大尊重了,对他们学习的引导,从不以自我为中心,妥妥得老师主导,学生中心,贯彻得叫一个彻底,整堂课就只见学生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你方说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好不开心。但是最让我震撼的不是课堂,而是后面的讲座。可能是我见识少吧,对于何捷老师的论课堂教学的观点,还有对学生知识发展生成的观念和做法,一定是在旧经验的基础上加要学的新东西,85%和15%的配比,也让我们眼前一亮吧,因为我们当中更多的是关注新的东西,而且想一股脑的全抛给学生。往往忽略的就是学生自身体系的构造,如何去创造性地教学,让学生更有创造力,又如何理解教学的成果不等于孩子学习过程中因为随着自己的成长和经验的积累而懂得的东西,那种观察和认知是我们所不具备的,还要努力去靠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