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因为维修手提电脑去了一趟万达广场,这是疫情以来我第一次到公共场合。为了方便测量体温,商场只开放了一个入口,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很快进入商场。
受到疫情的影响,整个商场内人流稀少,每个商铺门口都站着戴着口罩的店员,口罩遮住了每个人的大半边脸,只露出一双毫无情感的双眼,也许因为疫情期间没有顾客光顾,所以大家都没有了职业表情,我的疾步飘过未能引起她们的一丁点的兴趣。
搞定电脑后已经是午餐时间了,我选择了去麦当劳用餐。餐厅的管理依然是只开放了一个入口,方便每一个进入的顾客测量体温,点餐后,不论是带走还是在店里用餐,一律使用外卖包装,每份餐袋贴上配餐人员信息。
在餐厅用餐的顾客需要配合工作人员扫码进入本市疫情外出用餐大数据系统,工作人员都非常的严谨,每个顾客都非常配合,没有一个人有怨言,也没有一个人嫌麻烦发牢骚,一切都进行的有条不紊。
这一切景象也正是我们战胜疫情的缩影吧,每个人都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每个人都站上利他利国的立场思考问题,其实最终都是在利己。
在用餐的时候,我想起了澳籍“跑步女”的新闻,本应居家隔离却坚持要到户外跑步,最重要的是还不带口罩,执勤人员劝说时,她还要叫嚣大讲人权,十分无礼。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生存、安全、归属感与爱、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求是由低到高来满足的。
那么疫情当下,我们的需求是处在生存与安全的层次,而“跑步女”却跳跃到了尊重(人权),完全不符合从低层次需求到更高层次需求的排列。
从一个社会人的角度来说,每一个人都应该遵纪守法,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违反者,必严惩。
最终结果是她遭到公司辞退,被中国要求限期离境,这也是她拒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是她作为一个成年人所应当承担的惩罚。
这个结果不仅是大快人心,最重要的是向所有人敲响警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你是澳籍还是美籍。
平日里,我们做一些公益的利他好事,表面上看是对他人有益的,但实际上自己收获了内心的喜悦。
这位“跑步女”如果安心隔离,看起来是利他利国的,但最终还是最利己的事。
所以,很多时候你以为是在利他,实则是在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