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禅师:《幸福来自绝对的信任》内观练习三饵里藏钩。

内观练习3《饵里藏钩》:在自己追求被别人认同,或者被别人爱的时候,看到饵里的钩子,再深呼吸一次对自己说:我亲爱的老友,看到你了,我现在头脑已清醒,你不能驱使我,我不再受你的摆在。[合十]


5个职场“饵里藏钩”练习整合(极简文字版+深度解读+细化行动)

一、核心概念(一行禅师视角)

- 饵:是头脑制造的“暂时安慰”,是你向外抓取的短暂满足——可能是关系和谐、他人认可、逃避困难后的轻松,看似能让你当下安心,实则是牵绊心的诱饵。

- 钩子:是饵背后的“执念”,是“必须怎样才好”的僵化想法——比如“必须被认可才有用”“必须不冒犯别人才安全”,这些执念像钩子一样,把心牢牢绑在外界的评价、他人的态度上,最终带来内耗与痛苦。

一行禅师会说:“孩子,饵是心的暂时避风港,钩子是困住心的枷锁。你以为抓住饵能安心,却不知早已被钩子缠住,越抓越紧,越紧越痛。”

二、5个核心场景+“饵”“钩子”+一行禅师点拨+对应轻行动

1.场景:提分工建议,怕冒犯同事、担心善意不被看见

- 饵:关系和谐、被认可

- 钩子:提建议=冒犯、不被感谢=善意没看见、怕关系出问题

- 禅师点拨:“和谐不是讨好,善意不必求回报。关系的本质是自然流动,不用执着于‘不冒犯’的完美。”

- 对应轻行动:提建议前,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只是分享合理想法,真诚便无错”,说完后不再反复纠结对方反应。

2.场景:向领导说明工作负荷,没法接额外任务,不安领导简短回应

- 饵:心里舒服、沟通顺畅

- 钩子:拒绝=不服从、说困难=添麻烦、简短回应=不被重视

- 禅师点拨:“真诚表达不是添麻烦,领导的回应自有其节奏。不用在‘简短’里找否定,你尽了责,便已安心。”

- 对应轻行动:收到领导简短回应后,默念“我已坦诚说明,尽好本分即可”,不再反复揣摩“领导是不是不高兴”。

3.场景:重要公开任务想做好却觉难,用琐事逃避、拖延核心事

- 饵:暂时轻松、即时成就感

- 钩子:难任务=会失败、忙=有价值、拖延=安全

- 禅师点拨:“逃避的轻松是短暂的,行动的安心才是长久的。难任务不是敌人,是你看见自己力量的窗口。”

- 对应轻行动:面对难任务时,不纠结完美,只做“写1个核心关键词”或“列1条简单大纲”的小行动,启动后自然进入状态。

4.场景:工作或提建议时,希望被同事/领导认可,怕努力白费

- 饵:被肯定的满足感

- 钩子:忙=价值、不展现=努力被忽略

- 禅师点拨:“你的努力和认真,本身就是价值。不用等别人的认可来证明,你做过的事,早已滋养了自己。”

- 对应轻行动:完成工作后,对自己说“我已尽力做好,这份认真就是我的收获”,不主动追问他人“你觉得我做得怎么样”。

5.场景:同事强调自己忙、能力强,我倾听时,在意自己没被看见、怕被比下去

- 饵:不争执的安心

- 钩子:不表现=没价值、倾听=被比下去

- 禅师点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光芒,不用和别人比。你愿意倾听的温柔,也是一种珍贵的力量。”

- 对应轻行动:同事炫耀时,在心里默念“我有我的努力和节奏,不必攀比”,专注倾听即可,不刻意找机会表现自己。

三、痛苦根源

核心是**“向外求”的执念**:求他人认可、求关系完美、求做事轻松、求不被比下去,把自我价值绑在别人的反应、工作难度、对比结果上,越纠结越内耗。

四、一行禅师总结点拨

“孩子,痛苦来自‘必须怎样’的执念。你本就真诚尽责,价值藏在自己的努力和认真里,不用别人证明,也不用和人比。放下执念,回到当下,专注做好眼前小事,心自然安宁。”

五、每日1分钟通用轻行动(适配所有场景)

1.深呼吸3次(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

2.默念:“我的价值,在自己的努力和认真里”;

3.当天任选1个对应场景,完成上述细化轻行动;

4.睡前花10秒复盘:“今天我没向外求,接纳了自己,很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