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好与坏》:种瓜未必得瓜,种豆未必得豆

       


法国哲学家布里丹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头驴,主人在它面前放了两堆体积、色泽都一样的鲜嫩的青草,给它做午餐。


看着这两堆没有任何差别的青草,它没法选择先吃哪一堆,后吃哪一堆。


最后,这头驴子面对两堆青草,居然饿死了。


呵呵,已经捧腹大笑的朋友们,请用您聪明的大脑思考一下。


难道,只有故事中的驴子因为无法决策而失去了享受美餐的机会、甚至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吗?


当然不是!


作为人,我们一生要面对无数个选择,不管你是否愿意,都要去面对。大到国计民生,小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可以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决策的过程。


之所以难以抉择,就是这个决策可能涉及到全人类、一个群体或者个人的生死存亡或者可持续性发展。


因此,基于责任及趋利避害等诸多原因,我们会慎重、会权衡,甚至计较。


可见,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决策能力非常重要。


那么,怎样提高我们的决策能力,做出满意的决策呢?


下面就和我一起到《决策,好与坏》这本书中寻找答案吧。



《决策,好与坏》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克里斯.布莱克。他从事过多家全球出版集团的跨国管理,也涉足过新兴互联网行业,还拥有私人股权行业工作的经验。这些经历让他从多方面、多维度地了解、体验决策的重要性。


因此在书中,他运用心理学知识、概率知识、扑克牌游戏技巧,帮助我们了解决策的重要性,告诉我们运气和判断在决策中的作用;解析决策背后的复杂机理,用大量的案例、生动的语言诠释做决策的底层逻辑;指导我们如何在变化中做决策,指出决策时我们都有哪些偏见和错误,以及我们如何成为更加出色的决策人。


很多人都相信,只要有足够的知识,我们就可以做出理智客观的决定,即“正确”的决定。


然而,正如作者所言:如同人生,如同扑克牌游戏,我们做决策时,常常要面对变化莫测、危机四伏的状况,所以优秀的人也有时运不济的时候,幸运的傻瓜也会赢得比赛。


优秀如诸葛亮,收三川,排八阵,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取四蜀,定南蛮,东和孙吴,北拒曹魏,中军帐里,赤壁之战,大获全胜。


尤其是“空城计”,让诸葛亮神一般存在。


实际上,诸葛亮的空城计不过是幸运使然。


当时的诸葛亮,因错用马谡失去街亭后,只有2500名军士驻守在西城县。


当司马懿率领大军15万兵临城下时,诸葛亮身边除了文官竟无一员武将。


此时的诸葛亮的决策是:大开城门,每个城门用20个军士,扮为百姓打扫街道,自己则焚香抚琴。


司马懿见状选择撤退。


当儿子司马昭问他为什么退兵时,司马懿说:“诸葛亮平时一向十分谨慎,从不冒险。今天大开城门,必定有重兵埋伏。我们若冒然进攻,必定中计。”


故事中的诸葛亮在兵临城下、敌众我寡的危急时刻还能焚香抚琴,这样的决策风险大、成功系数小,却显示其从容不迫的气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魄。


将司马懿因胆小如鼠、生性多疑而错失大好时机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果真是诸葛亮的决策让司马懿束手无策、仓皇撤退的吗?


当然不是!


恰恰相反,是司马懿的决策成全了诸葛亮,实现了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双赢!


试想:不管诸葛亮有没有伏兵,兵力占绝对优势的司马懿,都可以轻松应对:可以派兵调查城内情况,可以派少量人马试探性进攻,还可以围而不攻。


诸葛亮驻守的西城是一个小城,就算有伏兵,能有多少呢?能敌得过司马懿的15万人马吗?


就是说,即使西城外围有伏兵,诸葛亮也必输无疑。


稳操胜券的司马懿为什么选择撤退呢?


这才是关键所在!


司马懿当时辅佐的是曹睿,曹睿比较多疑,不相信任何人。


尽管是与他有过师生之情且曾经支持他上位的司马懿,他也不相信。


所以让司马懿去抵抗诸葛亮,用消耗司马懿的方式考验他的忠诚。


对此,司马懿当然心知肚明,他更知道:因为诸葛亮的存在,才能凸显司马懿的利用价值——只有司马懿才能和诸葛亮抗衡。


如果诸葛亮不在了,对于曹睿来说,司马懿不仅没有利用价值了,还会成为祸患、威胁到自己的政权。


所以,处于如此境遇的司马懿,面对空城计,可以轻松打败诸葛亮却选择迅速撤退,可见,最不希望诸葛亮死的应该是司马懿了!


因为司马懿知道,诸葛亮的生死在一定程度上与自己是捆绑着的,他深谙“狡兔死走狗烹,飞鸟集良弓藏”的道理。”


也正是这个决策,成就了诸葛亮的光辉形象,保全了司马懿及其家族,实现了双赢。


也说明诸葛亮的幸运险胜!

写在后面


决策没有对错!


在15万敌军兵临城下时,没有可以上阵的将军、只有2500名士兵的时刻,诸葛亮冒着很大的风险采用的空城计,就是对的吗?


司马懿拥军15万,凭着绝对的优势不攻城破敌,就是错的吗?


显然不是!


瑞士军事理论家菲米尼坦言:一次良好的撤退,应和一次伟大的胜利一样受到奖赏。


无论是领导者还是普通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面临选择、决策,如果想提升决策认知和决策能力,不妨看一看《决策,好与坏》这本书,帮助我们拓展决策思维,从而成为更好地决策者。




声明:内容文字为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谢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
    张鑫_d3e6阅读 603评论 2 9
  • 《三国》是以东汉末年为时代背景,广泛而具体的描写了魏、蜀、吴等封建阶级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反映了当时某些历史情...
    张鑫_d3e6阅读 393评论 6 9
  • 1. 空城计真的是诸葛亮算计了司马懿吗? 提起空城计,人们不禁想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司马懿...
    不住不离之行者阅读 502评论 0 0
  • 大家都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对于空城计这段,无不佩服诸葛亮的胆识和谋略,而对于司马懿,大家都一致认为:他平生谨慎...
    秦岭樵夫阅读 420评论 0 2
  • 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但在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时代那些英雄豪杰并未随着时间...
    我心向阳啦阅读 1,11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