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元旦我都会去摘一些荠菜来做水饺,就是因为我特别喜欢荠菜的香味儿。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吃荠菜,不过在我们老家荠菜叫姑姑姑(全部第三声,你试着读一读),我们不用它来做水饺,我们只用它来凉拌或者炒着吃。
我是吃着荠菜长大的,香香的,我们大家都非常爱吃。
可是后来因为我远离家乡,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过荠菜的身影了,直到10多年前的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了原来我们老家叫着姑姑姑的野菜,就是传说中的荠菜,也就是我们小学读过的一篇文章,当代女作家张洁的作品《挖荠菜》中的荠菜。
像是“他乡遇故知”的我,惊喜若狂地到处去找荠菜,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我终于找到了很多荠菜,用粪箕挑的那种,我拔了整整一粪箕的荠菜。
于是,那些天我天天炒着吃,煮着吃,凉拌着吃荠菜,真正让我吃到了很过瘾的感觉。
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了网友们居然把荠菜做成了荠菜水饺,说荠菜水饺特别好吃。
于是在2017年的那个元旦,我终于吃到了传说中的荠菜水饺,当时和我们一起吃的还有是一个福清朋友的家人们。
于是我们七八个人一起,一会儿就把几十个水饺吃了个底朝天,大家直呼不过瘾,可惜全部都吃完了,一个不剩了。
那是我第1次知道,荠菜水饺原来如此美味,那时候我就偷偷立下一个小小的flag:以后的每年元旦,我都要去摘荠菜,然后做很多很多荠菜水饺吃。
于是愿望就这样立下了,于是吃货的心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这不,又是2025年的元旦来临了,于是我早早就计划好了元旦那天要去摘荠菜,哪怕只有几棵,我也要给它包成荠菜水饺,好犒劳一下自己那颗吃货的心。
没想到今年的运气超级好,就在元旦上午,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就摘到了不少荠菜,包了将近200个的荠菜水饺。
中午因为去一个朋友家里玩儿,和他分享了荠菜水饺的美味后,那个下午,朋友又帮我摘到了非常多的荠菜。
当然他摘的品相不太好,都比较老,但进行一番细心筛选之后,还是剩下了满满的一脸盆。
这次我又包了将近200个的水饺,长这么大,我第1次连着两天就包了近400个水饺,这绝对是破天荒的事情。
因为前不久我买了100个的自带密封圈的保鲜袋,所以我把它们分别装进了一个个密封袋里,一袋26~28个妥妥的两人份儿。
这样一来取用都非常方便,相对来说也不会太占地儿,最最关键的是,耐放,密封后的水饺更不会水分丢失而发白,口感变差变。
看着冰箱里面,码得整整齐齐的一袋袋荠菜水饺,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今天,我们正式地吃自己纯手工打造的荠菜水饺,香喷喷的,绿油油的,那叫一个美!
这世上唯美与美食不可辜负,对于吃货的我来说,早餐吃上一碗喷香的荠菜水饺,就可以开启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