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件事,需要明确的目标,执着的意志,正确的思维,清晰的步骤,还需要慵懒,恐惧失败。
界定问题。有价值的question能够准确反映存在的矛盾,疑惑,症结,它是现实情况与计划目标或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首先,描述。对现象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和结果进的详细还原。其次,辨别。当头脑中第一次出现某个现象时,我们需要冷静,不要急于分析寻找答案,而是,对问题验明正身。要辨明真伪,是很大的问题还是微小问题,解决的可能性。要明确问题的本质或特性、问题存在范围和影响程度等。(这非常重要,当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就要破坏诱发这个问题的条件环境时间等其他因素)。最后,探因。主客观原因 ,内外部原因,主次性原因,背景现实原因。
明确目标。Smart法则,只有找准靶心,才可能做有方向。目标要符合形势发展,符合主客观条件,必须是确切的,可测量的。确定目标的主要方法是,寻找现实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
找寻要点。问题是个系统,过程,有层次,有要素。不能囫囵吞枣,只远观,不解剖麻雀。首先,分析问题的主要矛盾点,困难点,主攻点,抓住问题关键驱动点,而后集中火力破解。
制定台账。任务具体,责任明确,时间限定,标准细化。通过周密的行动设计,组织安排,目标指引,架通到达彼岸的桥梁。(对策分化为两个典型,一种是消除和制约,把问题事物消灭掉或限制约束,当自己力量不足够,无法把问题铲除又必须解决时,可以用约束、掩盖、拖延等方式,把问题的影响尽量缩小。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采取消除措施,甚至把滋生问题的背景和环境都铲除。)
应急备战。事物和环境变化具有不确定性,人的认识具有局限性,势必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或是全部推翻原计划的可能,这就要充分考虑风险,拟制应变预案,确保有准备的迎接未知。
检查修订。以结果为中心,对照目标,未实现的应查明原因,主动修正。(人们争取目标实施行为的过程是漫长和复杂的,表现为许多阶段。目的和目标经常在意志中发生递进转换。久而久之,主体可能混淆真正的目的和目标,把目标当作目的,不把结果对照目的进行分析,这个时候,人们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时刻反思自己的目的和目标之间关系,不要陷入把目标当目的的陷阱。例如,人们把吃饭当作目的,把饭菜当作最后目标。在实际过程中,第一阶段,人们要先买来大米。这时,买大米成为第一大目标。在买大米的过程中,到市场成为第一小目标,而买大米化为一种目的。在到市场过程中,到市场成为一种目的,寻找出租车成为一种目标。如此递进转换,到最后,人们很容易忘记自己的本来目的和终极目标。
总结提高。对于许多事情来说,结局并非结束,而是新一轮行为的开始,包括总结和预防两个阶段问题。而预防属于解决问题的升华层次。
要善于在总结中发现规律性认识:我的方法是否妥善?有什么新的发现和补充?花费的代价和取得的效果是多少?效益如何
实施过程中,要多问为什么,多问还有没有不断提供思考新基点,新角度,如还有新的看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案吗,还有可利用的新手段吗,避免陷入惯性思维,经验主义,同时,也是逼迫自身,更深入的探讨问题,不浅尝辄止,保持思维的敏锐,不懈怠,克服这个挺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