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口唇期和肛门期,这是绝大部分推崇“现代科学育儿”的父母时常会提起的词汇。
弗洛伊德认为,0-1岁的婴儿处于口唇期,在这个时期,口唇是婴儿快感的主要来源。如果这个时期婴儿的吮吸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感受到焦虑和痛苦。
更麻烦的是,这样的婴儿长大以后仍会被禁锢在口唇期,喜欢不停地吃、喝、嚼、咬,甚至滔滔不绝说个不停。有些人喜欢抽烟、喜欢嚼口香糖、喜欢逞口舌之快,都是因为婴儿时期的吮吸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现在的妈妈们或多或少听说过这样的理论,所以我们看到小朋友啃手指的时候并不着急,更不会去强力阻止,最多给他一个安抚奶嘴代替一下容易沾染细菌的小手。
1岁以后的婴儿则进入肛门期,这个时候他们的快乐主要来自肛门,尤其是排便带来的快感。在这种理论之下,我们也不像老一辈那样给小孩把屎把尿,反正到了时间他们自然会对排便感兴趣,那个时候再去引导和训练也不迟,急什么呢。
2
事实上,除了弗洛伊德的口唇期和肛门期以外,还有另外一种精神分析理论,也比较有趣,埃里克森的信任与自主性。
在埃里克森的理论里,婴儿面临着两大危机。第一个危机是信任对不信任,第二个危机是自主性对羞怯与怀疑。
信任对不信任很好理解,如果婴儿各方面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他就会对周围人产生基本的满足,得到满足的婴儿会自信地探索社会与世界。
婴儿到了18个月时,就会产生自我知觉,开始希望自己可以自主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个时候他就会面临人生中的第二个危机——自主性对羞怯与怀疑。如果他的自主性没有得到满足,就容易产生羞怯和怀疑。
然而,让我们放任婴儿见到什么都抓起来啃一下容易,让我们不把屎不把尿更容易,只要告诉我们有可能伤害括约肌就够了,但让我们把小孩培养得富有自主性且不太羞怯就比较难了。
3
一个人,很难无法脱离其生长的文化。
我和小夏他爹最近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他给我说了一种全新的概念,“改良版头脑风暴”。头脑风暴大家都知道,就是小组成员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气氛中,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然而,头脑风暴在实际情况中是很难实施的,大家总是不好意思开口,这种不好意思一方面是担心自己表现得不好挺尴尬,另一方面是担心不给别人面子。
中国绝大部分头脑风暴,都是以沉默开头,以沉默结尾。
可是,项目在无从进展之时,特别需要头脑风暴来激发更多的解决办法。怎么办?改良呗。改良后的头脑风暴,从口中变到了笔下。
所有人在纸条上写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把这些纸条贴在墙上,大家在看过所有人的纸条之后,再写下另一张纸条,写出自己对以上纸条的看法……这可以说是非常中国,非常羞怯了。
一场本该口沫横飞的头脑风暴,最终变成了一场沉默不语的写纸条大战。
我们就是时常羞涩、胆怯,不太表达情感与想法的人,我们生养的小孩又怎么可能自主、大胆,勇于表达情感和想法。
4
话说回来,即使羞怯看起来算不上什么好的品质,可细究起来这也并无大碍,甚至有时候还可以保护我们。
试想一下,在沉默的头脑风暴中,突然有一个人开始滔滔不绝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有两种结果,要么被心里有想法却不吭声的人视为傻叉,要么被心里没有任何想法的人视为救世主。然而,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有想法的……
有的社会希望孩子勇于挑战、敢于探索,有的社会则希望孩子温顺听话、忠于家庭。我们就是后面这种社会,虽然大家嘴上都说独立自主敢于表达好,但如果真的有人那样,我们通常不会投以赞许的目光,甚至还会默默翻上一个白眼。
所以说,是什么样,就该什么样。埃里克森也并没有一味吹捧自主性的好,羞怯是否具有破坏性还要看社会规则和期望。
不过,希望孩子温顺听话、忠于家庭,有时候会走向极端。总有父母千方百计地干涉孩子的学业、事业、恋爱、婚姻。如果说干涉学业尚有道理可言,毕竟未成年人无法准确判断利与害,催着孩子恋爱催着孩子结婚就完全可以说是以“为你好”的幌子实践自己的控制欲了。
5
你们看,我这篇文章其实就非常羞怯。我既没有明确地表现出对自主的期待,也没有表现出鄙视羞怯的态度,用一个最近比较流行的词来说,这大概就是“佛系”吧。
如果小夏以后在该大胆表达、勇于表现的时候,能够乐于出头,我是非常欣慰的,但如果有时他觉得退缩可以让他找到一个更加舒服的位置,我想我大概也不会反对吧,希望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