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大神说的真好,且看:
这诗本来没什么,说穿了就是「哇跟小伙伴郊游这个野菜好好吃」。然而苏轼这人太有意思。他是吃货,是官场中人,是文艺青年。三条加在一起来理解,这句诗就变得别有味道。
苏轼一生经历不是一般的复杂。但最难得的地方是他一辈子都是个性情中人,充满天赋和天真。所以看上去,这话好像是一张嘴尝尽酸甜苦辣之后「不如回家吃野菜」的心灰意冷之语,但我总觉得是他内心纯粹的自然流露——确实觉得这春盘味道好,觉得是他当下最大的快乐。跟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官,吃了什么亏,虽然有关系,但都没有太大关系。
他一辈子做菜,做官,谈恋爱,都是这么做的——管他之前有什么不好。这一刻我觉得快乐,我就要珍惜它,就要enjoy这一切。
(又或者,正是因为之前的种种不好,才让他更加懂得如何去enjoy。)
我因此总觉得他和陶潜他们还是不一样的。 也觉得用「乐观」「豪放」这样的词也并不太全面。他就是天赋+天真,别的一切揣测都像是多的。
high起来,他也写「老夫聊发少年狂」,写「醉笑陪公三万场」,写「大江东去」,都叫人击节赞叹;但安静下来,他心里始终非常澄明透澈,所以才有
「但愿人长久」 ,有「也无风雨也无晴」,有「此心安处是吾乡」,有这「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样的词句里面,其实带着莫大的善意。
若没有凡此种种,他本性或许依然;但他未必能光靠天赋,就写出这样清简而深刻的句子。
文人里从来不缺吃货,从《山家清供》的林洪,到《闲情偶寄》的李渔,《随园食单》的袁枚,个个都对吃有一番研究。可是这样的句子,他们都写不出来。因为,虽然,他们有的清心寡欲地参悟,有的自得其乐地研磨,有的声色犬马地享受,可是都再难有一个人,像苏轼那么大巧不工。
千百年来,惟东坡之词旷,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