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老师在“可实践的生命教育”一文中说,我们所期许的基于生命教育的教育变革是怎样的呢?希望我们把对教育思考的起点首先转向身体。
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丰富的心灵,要有顽强的生命力,要有对自身生命的自信。
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
第一,要遵从生命内在的需求。
一个鸡蛋,从里面打开是生命,从外面打开则是食物、是终结。也就是说,生命的成长,不是简单的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生命本质性的各种因素所决定的。
所谓尊重生命内在的需求,就是要按照生命成长的规律,尽可能的去满足他、尊重 他、成全他,这就是教育的正道。
第二,要遵从生命自身的节律。
我们今天的教育以知识为背景,大大的限制了孩子的游戏,限制了孩子跟自然、跟他人、跟物之间的互动。
学校教育不能简单的变成一个仅仅以知识传承为中心的场所。
近段日子,听说某学校的年轻老师,因为孩子没有写完家庭作业,就体罚孩子,让孩子蹲在地上,而且蹲的高度还有规定。这样,孩子蹲不了多大会儿,就坚持不住,或站或坐。再次招来老师的批评甚至打骂。
这还不要紧,体罚过孩子后还打电话、发视频给家长,告诉家长惩戒孩子的情况。家长能怎么办?只能放手让老师管教!
孩子在办公室待了整整两节课,哭也没用!
作为老师,至于嘛!不就是没有完成作业?正如张文质老师说得那样,学校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场所,我们还应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发展。
班级里,其他孩子估计会引以为戒,班级管理肯定非常省事,班级成绩肯定也非常优秀。这样的不管孩子身心发展的知识教育,肯定是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
多年后,孩子回想起来自己的童年,那是怎样的感受?作为教师,我们能留给孩子们什么?我们又该思考什么?对教育的思考真的应该首先转向孩子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