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塑造法”的定义。
塑造是用来培养一个人目前尚未做出的目标行为的手段,它可以定义为,为使个体行为(心理学行为的理解,有机体在各种内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产生的活动)不断接近目标行为,直到最终做出这种目标行为(目标行为的理解,用可以观察或者可以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是用预期个体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的差别强化(在个体多种目标反应中选择一种进行强化,使该反应和强化物建立联系,提高其发生概率)的过程。
二、塑造法过程
1、定义目标行为
2、确认初始行为。即个体已有的、与目标行为有关的动作,可以其为基础向目标行为推进。
3、选择塑造步骤。塑造过程中的各个步骤之间所体现出来的改变应适应,太小会费事,太大可能不导致个体停滞不前。
4、确定强化刺激物。治疗对象每次达到预期的目的,都要马上对之加以强化,量化刺激的量要适度,以免治疗对象很容易得到满足而不思进取。
5、实施塑造,从初始行为开始,要对行为的每一个过程都加以强化,直到“确保”行为已经习得,然后对这一行为停止强化,转而强化下一个行为。
三、塑造法事例:
自我行为塑造法事例(准备尝试:运动习惯的养成):
1、定义目标行为:每周散步四次,每次30小时。
2、确认初始行为,与运动有关的初始行为:“穿衣服,下楼”。
3、选择塑造步骤(时间长度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调整):
~先完成初始行为,穿衣服下楼~~(第一周时间11月6日—11月12日)
~尝试散步运动二次,时间二十分钟(第二周时间11月13—11月19日);
~尝试散步运动三次,时间二十分钟(第三周时间11月20日—11月26日);
~尝试散步运动四次,时间二十分钟(第四周时间11月27日—12月4日);
~尝试散步运动四次,时间三十分钟(第五周时间12月5日—12月11日);
4、确定强化刺激物:
每次在做任务时可以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完成任务,奖励自己喜欢吃的甜点一份。
5、实施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