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的家庭教育问题当中,我发现问题暴露最多的就是,在对孩子的整个教育过程中,边界意识教育几乎是一个盲区。因此,在孩子的行为当中,我几乎在每个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发现了,他们不仅自己没有边界,同时也在不断地逾越他人的边界。
馆里有一位三年级的小男生,因为个头儿比较小,大家都喜欢拿他开玩笑,而他也不在乎别人的这种行为,反而有时候也用自黑的方式逗大家开心。可久而久之,大家对这位小男生也越来越随便了,轻则翻他的桌肚和书包,重则直接把他的书包扔到窗外,然后对着他哈哈大笑……每当我看到这样的场景时,我倒不是为了那些做恶作剧的孩子而感到气愤,反而是为了这个小男生而感到悲哀——没有能力拒绝别人,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边界。
无法对别人说“不”,是一种能力的缺失,一个难以对别人说“不”的人,很难设置自己的界限,而没办法设置界限的人,会遇到很多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甚至还会被别人操控。
人与人的相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在试探彼此的界限,只有你坚定不移地维护自己的界限,别人才不敢踏入你的领地。我们常听到一个词“欺软怕硬”,其实指的就是,当一个人不能拒绝别人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允许别人践踏自己的界限。
那么,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会发生呢?在我看来,有两种原因需要探究,一是,在家庭里,孩子的父母本身就没有较强的边界意识,将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物品,随意地干涉孩子的行为、空间等,长期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也自然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边界感。第二点,我认为是因为一些家长总是在破坏孩子为自己设置界限的行为,总是想办法纠正他,比如批评、指责,或者威胁等等,孩子在此过程中会觉得,挑战权威是极度错误的行为,因此,将来他也就很难学会拒绝别人的能力。
曾经接待过一个家长的咨询,说孩子小的时候特别听话,什么都会按照她的要求去做,在外人的眼里,都觉得这孩子特别乖,特别懂事。然而随着孩子进入到高年级,她发现孩子越来越叛逆,不仅经常和她顶嘴,甚至还会拒绝她的建议。她说,不知道为什么,曾经那么乖巧的孩子就变成了这样。虽然我能够理解作为母亲面对孩子不听话时的失落和失控感,但是我却为这个孩子能够勇敢说“不”而感到高兴。
弗吉利亚大学心理学家约瑟夫说,子女和父母之间的争执对孩子未来有积极的效果。当孩子挑战父母的权威时,他们其实是在尝试掌控自己的生活,在练习这种技巧。
当孩子第一次对父母说“不”的时候,他就开始为自己的世界设置边界了。孩子能够为自己的观点发声,为自己争取利益,是智慧和成熟的表现。那么,父母们肯定会说,难道就纵容孩子这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吗?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不拒绝孩子说“不”,是提醒家长不要打击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和看法,允许孩子“顶嘴”,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倾听孩子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了解他们的感受,同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尊重。
当然,拒绝是一种艺术,坚定地拒绝,但不能暴力拒绝,学会妥协、折中、共赢,同样也是要建立在坚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之上。这是一门功课,需要父母更有智慧地带领孩子去探寻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