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爱扯淡的豆芽…日更100篇,这是我的第14篇日更
叩谢监督我
如果说阅读是很好的输入方法,那写作应该是很好的输出方法,并且是在输入的基础上,不断迭代完善。因为更加体系,更加严谨,更加动脑。
自9月8日以来,在效能妈妈群混迹的这一个多月,我的输入就是阅读+听领读+听直播,输出也开始慢慢上路了,开始日更,今天第14天了。每天心有所想,也是不错感受。
其实本质上,听说读写就是输入和输出的结合。
凝子老师一开始就和我说,“你要大量输出,必须输出!”。看来我已经被逼着往这上这条路了。
确实,旁观者清,低调低调低调,就是我的准则。
每天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有时候不屑于去分享,因为我觉得他们不需要,或者我觉得他们不喜欢,或者我觉得他们听不懂,一切都是我自己的想法。有时候,去分享了,可是他们爱理不理的样子,想想算了,我就不要自作多情了。分享也是需要智慧的。
不过,日更写作这个方式更系统。最近的14篇日更中,有反思自己阅读+日更+家庭关系的,也有阅读的读书心得,也有自己的小感悟小方法……系统梳理,写出来,就是自己不断迭代不断提升认知的一个过程,内心时而会有一些无明的喜悦,可能是因为想明白了,可能是因为感觉到自己在进步了,而不是躺平了,不是将就了。
输出力应该是我提升自我认知的一个好方法。看书听课输入,结合自己复盘输出,找到不足,然后继续看书听课输入,再复盘反思,就这样不断良性循环,相信会有回报,会有成果。
如何提高我的输出力?
《输出力》这本书是日本的斋藤孝所著,他提出:
在当今这个人人都在享受信息输入的快感时,你只要做那个能输出的人,就赢了。
输入与输出结合,这是常规套路。需要彻底转变为“输出优先”。输入1、输出9这一比例为目标。这样的人生更容易看到成长。
作者给出了三个法则:
法则1:积极发言,积极动笔,“次数”优先。
不要觉得自己输入不够、实力不行,还要积累。边输出边输入效果会更佳。在听直播的时候,会遇上一些新名词或者新的模型,马上去搜索理解,听直播毫无影响,反而为配套的日更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要关注输出的质量,精益求精。即使犯点小错,也没有关系。先完成再完美,婴儿学步原则,简单记录原则,哪怕只有5分钟的语音,或者只有300字的文字,或者只有一个你理解的点,先下手做起来,以“次数”为优先,累计做满10次-100次,量变引起质变。
法则2:真正有价值的方法,每天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就看到成效了。
刻意练习、10000小时定律、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坚持思维导图1000天,你就会有快速导图梳理的本事,有的人一辈子就是做木匠、做语文老师、做讲书人……一辈子专攻坚持做一件事,做到极致,那就是境界了。
如果你坚持早起1000天,坚持日更2000字,坚持每天阅读60分钟,坚持……那你的未来是不是太可期了
法则3:接受建议之后,要积极反馈结果,你就可以收到更多的反馈。
感谢凝子老师给我的指点,感谢社群闺蜜的互相鼓励。每天内心有点风吹草动,我就会主动告诉,虽然凝子很忙,我静静等待,她也希望看到大家的进步,老师最大的愉悦应该是看到学生的成长。所以我就会打报告,说进步,提疑问。老师最喜欢学生提问了。凝子老师就会给到新的意见建议,就这样不断迭代成长。
可能也因为这个动作,我每天有很多新知,整个人的状态就有点打鸡血,能量很高。比如,因为分享幕布,我居然找到了一款知识卡片的APP氢刻,特别适合我这种健忘的人。目前还在亲测阶段,但愿我也能坚持1000天。
每一次输出都是对自己的内化,加油给老师反馈,和同学讨论,向网络学习,你会有不断地跃迁。
感谢阅读,我是爱扯淡的豆芽…日更100篇,这是我的第14篇日更
叩谢监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