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捧着手机和朋友聊天,儿子冲进来嚷着要吃烤红薯,因为姥姥给他打电话,告诉他家里的红薯已经收了,就等他回家烤着吃。儿子听到就馋了。
我和朋友聊得正开心,听着外面呼呼的风声,也不知道上什么地方买烤红薯,就想忽悠儿子。
我问他:“你知道红薯的来历吗?它的来头可不小,红薯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想听吗?”
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一听说有故事,立马来了精神,我趁机提要求“要听故事可以,听完故事,今晚就不能吃烤红薯了”
儿子思考再三决定要听我讲故事。
我放下手机开始讲关于红薯的来历。
“红薯以前不叫红薯,最早的时候他叫朱薯,中国可没有。他能在中国出现,得益于一个小时候读书特别厉害的人,他叫陈振龙。”
“说起这个陈振龙,那可是不得了的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考中过秀才,但之后屡试不中,就只能从商了。”
“他跟随商队,坐着大船去到了另外一个国家,那里有很多红薯,红薯的吃法很多,烤着吃、煮着吃、蒸着吃,生吃都可以,这美味的东西让他想带回家,分享给自己的亲戚朋友,但外国人不想让他带走,他就只能想办法。”
“他第一次藏在箱子底下,想要偷偷运走,但被发现了,他挨了一顿揍,被打得鼻青脸肿,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想到了第二种办法”
“他将红薯的藤子编在竹篮里,本以为可以蒙混过关,但可惜还是被发现了,他差点被抓进大牢。这些痛苦和想要将红薯带回国的决心相比,并没有让他放弃。坐船的时候,他发现外国人根本不检查船上的绳子,而是将绳子用脚踢到一边,他想到了第三种方法。”
“他买了红薯的藤子,将藤子和麻绳绑在一起,又沾了泥,这次没被发现。红薯成功到了中国,靠着这个藤子,他种出了红薯。”
“红薯繁殖快,落地成根,不挑土壤,产量高,陈振龙在自己的家乡推广。之后有旱灾,很多的农作物都死了,唯独红薯还活着,于是皇帝不想让自己的子民饿死,大量推广。”
我的故事讲完了,儿子好像还在思考什么,我趁机和朋友聊天。
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儿子问我:“妈妈,你说红薯以前叫朱署,是因为他最开始是用来喂猪的吗?我看家里姥姥家的猪也吃红薯。”
我笑出声,小孩子的世界无法理解。本着想让他多学点知识,我给他讲了红薯的名字来历。
“红薯以前叫朱薯,不是胖猪的猪。后来陈振龙带回家乡之后有个推广的县令姓金,而且红薯烤熟之后也是金灿灿的,他就叫金薯。又因为他来自国外,国外以前都是番邦,所以也有人叫他番薯。后来,山东人也叫地瓜”
儿子似懂非懂地喔了一声,我偷偷长出了一口气,可别再问什么问题了。
没想到儿子接着说:“你说的名字里怎么没有叫红薯的?他为什么现在叫红薯呢,是谁给它取的名字?”
我真是无语,只能弱弱地说:“因为他的皮是红的,所以就叫红薯啊。”
儿子想了一会儿,点点头,大概是同意了我的说法。
可儿子接下来问的问题,却让我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妈妈,那个人为什么不带红薯回来,而要带一根藤子呢?他被发现带红薯藤子,被人打,是不是因为那是他偷拿的,没付钱,他是小偷吗?”
这问题我真不知该如何回答,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引导错误,还好我爸及时出现。
“红薯是个好东西,救了很多人的命,我们那时候没饭吃,就只能吃红薯。害怕红薯坏了,还做成地瓜干。”
儿子一听我爸这样说,羡慕地说“外公你真幸福,能够成天吃红薯,还能吃地瓜干。”
边说还边咽了一下口水,估计又想到了烤红薯香甜软糯的滋味。
我爸还没来得及教育他,他又问出了一个让我爸扶额的问题:“为什么不把红薯卖了,可以买肉和大米”
儿子这傻样,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何不食肉糜?”,我想动手打人。
教历史的老公说我讲的故事漏洞百出,他要给儿子重讲,趁机将儿子拉走。
过了二十多分钟,儿子和老公从书房出来,儿子也说我讲的故事不对,他还从老公那里学会了一句话:吃薯不忘陈振龙,吃米不忘袁隆平。
儿子得意地说要给姥姥打电话,要给姥姥讲故事。
没想到接电话的是小姑子,听完儿子说红薯的故事后,小姑子幽幽地说:“原来红薯是进口货,难怪你妈不给买”
我也是服气了小姑子的脑回路,没想到儿子对我说:“妈妈,我以后也要和陈振龙一样,坐着大船出国,去吃好吃的东西”
我有些崩溃,要知道是这样,还不如给他买个红薯,我说:“儿子,咱家可没钱啊,出国的事情咱们以后再说吧,要不还是明早给你买个烤红薯吧?”
老公哈哈大笑,对我说:“以前让你多读点历史书,你不愿意,多好的故事你却胡说八道,活该!”
听完老公的话,我觉得更委屈了,对于红薯的故事,我觉得自己讲得挺好的呀,没有什么问题,怎么就胡说八道了,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欢迎留言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