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曰:不积跬步不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积是积累,也是积极,更是积淀。
回望过去的2024年,我依然在追赶的路上,奋力前行。过去的几年,我一直保持着全力奔跑的节奏,力求每一年都能给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总结过去的2024年,我选择“积”这个字作为我的年度成长词。
一、积极进取,向美而行
成长的自我觉醒之后,我积极地寻找每一个机会和平台。
2022年我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就是勇敢地报名参加了晁明芳校长的工作室成员遴选,在这里我见识到了奋力成长的新样态,也链接到了很多优秀的人。在看清了我与他们的差距之后,我开始慢慢积蓄力量,时刻观望着大家成长的动态,等待一个好时机。命运的齿轮也就从那一刻开始转动。
2024年终于被我等到了机会,当看到王文军校长要招募工作室成员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经过笔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后,我顺利地进入到了王文军校长的工作室。
而我之所以能够链接到王文军校长,这一切都要感谢晁校长,是她把我们这群人凝结在一起,用自身的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在晁校长和王校长的带领下,我们两个工作室的小伙伴们一起开展读书分享交流和教学教研活动。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在他们的引领和辐射之下,推动我们不断地向前发展。
能成为这个成长共同体中的一员,让我觉得无比幸运,每次在我懈怠的时候,优秀小伙伴们都会给我以激励,在我想要躺平的时刻拉我一把。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就是感恩,感恩相遇,感恩相聚。
二、厚积薄发,深挖课堂
这一年我开始了全新的尝试——做文本素读和教学实录方面的写作。没想到一次的无心之举,给我打开了另一扇写作的之窗。
文本素读的尝试,除了让我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还让我更专注于规范自己的课堂用语,重视与学生的对话,启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力求使自己的课堂更有厚度。
这一年我不断地磨练自己的课堂,积极报名参加学校的公开课和优质课,一年时间讲了三节校级公开课,三节优质课,一节省推观摩课,一节工作室教研课,市名师培育对象答辩课,职称评定答辩课。
一节节的课见证着我的汗水,也见证着我的成长。从教十一年,我终于敢有底气说自已踏进了教学殿堂的大门,而我更期待自己能有登堂入室的那一天。
三、积累沉淀,不断沉潜
这一年我还获得了教学之外的惊喜。感谢区教研室玉巧老师和秋棠老师的托举,给我主持山城区的六一文艺汇演和区教师节表彰大会的机会。经过两次大型活动的历练,我接连又主持了鹤壁市承办的省武术协会展演比赛、市文化推进会开幕式、区运动会开幕式活动。也正因为有这些经历,今年还参加了山城区春晚演出活动。
感谢我的搭档爱民老师和玉进姐一路的提携与帮助,把我带上更大的舞台。
在他们的托举下,今年我入选了鹤壁市朗诵协会理事,参加了鹤壁市第八届朗诵大赛,获得第二名的成绩。随后又参加了央广网河南赛区的朗诵比赛,并获得省一等奖的荣誉。
严格来说,这本是意外之喜。虽然朗诵一直算是我的爱好,但我并没有想过要在这方面发展精进,但是经过比赛的历练,我的朗诵能力和舞台表现力都有了一个质的提升。而且我还惊喜的发现,朗诵技能的提升让我辅导学生的能力和课堂表现力有了飞跃的突破。
自21年开始,每年我都会自费参加学习活动,今年我又报名参加了河南班主任智慧书院的培训,跟着田冰冰导师学习班主任工作的精进之道,链接到一大批优秀的人,为自己的成长赋能。
这一年的经历让我明白,我只管去努力,剩下的一切都交给时光。成长也许没有那么复杂,只要你敢试,它就敢应答!成长过程中获得的每一个技能都会让你成功的几率翻倍,我全方位地发展和精进,都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成长是一场与自己的较量,我们要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超越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成长的道路或许漫长,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终能抵达目标。
2025年我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向外看,向内求,向前走。
最后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