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后,YY追上我说:“老师,我在看《水浒传》,但有一个地方我不太理解。就是为什么会把张天师写成一个小孩的形象呢?”
心中窃喜,这孩子是在认真的读书,不仅能注意到这些细节,还能有疑而问,太棒了!
再回想起《水浒传》的情节,开篇确实写到了洪太尉去寻求张天师的时候在山中遇见了一个道童,后来人家告诉他这个小孩就是张天师。
记得当时读到这个情节的时候,也感觉很奇怪,不过旋即又自我解释:道行高深的道士都会变的,应该是张天师摇身一变成一个孩子的模样来考验洪太尉。 但我觉得不能这么草率的回答她。我决定先回头查阅一下再与她一起讨论。
我翻开原著,里面对于这个情节有这样的叙述:真人答道:“这代天师非同小可,虽然年幼,其实道行非常。他是额外之人,四方显化,极是灵验。世人皆称为道通祖师。”洪太尉道:“我直如此有眼不识真师,当面错过!”真人道:“太尉但请放心,既然祖师法旨道是去了,比及太尉回京之日,这场醮事祖师已都完了。”
那么水浒传中的张天师为什么化身道童?
《水浒传》中的张天师化身道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张天师在《水浒传》中以道童的形象出现,是为了突出他的神秘和超凡脱俗。在《水浒传》的第一回“洪太尉误走妖魔张天师祈禳瘟疫”中,张天师扮作一个道童,倒骑着一头黄牛,横吹着一管铁笛,这种形象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也符合道教中高人的形象。
其次,张天师以道童的形象出现,也是受到了《庄子·徐无鬼》中“牧马童子”这个故事的影响。这种牧童的形象在古典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儿童身份,心性质朴纯洁,笑容温暖纯真。道童形象可能隐喻着张天师虽然身怀绝技,但外表平凡无奇,体现了“大隐隐于市”的哲学思想。同时,道童吹铁笛、倒骑黄牛的形象,也可能象征着道教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再次,文化背景与道教传统
道教文化中,高人隐士常以平凡形象示人,张天师化身道童正是这一传统的体现。这种形象不仅符合道教追求内敛、谦逊的价值观,也反映了道教对自然、朴素的崇尚。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高人隐士化身平凡人物的形象屡见不鲜。张天师化身道童,既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读者想象力的一种激发与引导。
此外,张天师在《水浒传》中的形象也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历史上的虚靖天师张继先,号“虚靖先生”,生于1092年,羽化于1127年。他在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时年仅九岁,因此《水浒传》中让虚靖天师以幼童的形象出现是有历史依据的。
也还有一种原因在于,由于北宋末年宋徽宗崇尚道教,道教的返老还童思想也开始盛行,从这个修道导致返老还童的理论出发,越年轻的小娃娃道童法力越强,也就是所谓的鹤发童颜是高手,直接以牧童的形态出现更是一等一的高手。
综上所述,张天师在《水浒传》中化身道童,既是为了增加故事的神秘感和道教色彩,也是受到了古典文学中牧童形象的影响,并且有一定的历史依据。
查阅资料后了解这些内容,进一步发现文学作品有无限多的精彩。感谢YY读书的细致,让我要跟着了解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