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鼎鼎大名,而他本人生于1780年,是一名普鲁士军官。在军人生涯中,他有幸完完全全经历了拿破仑战争。因此,后来根据自己的战争经历,他集结出一部巨著《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是其最著名的格言,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人们思考战略问题的共同纲领。
一般人把它理解为“政治手段优于军事手段”的权威论断,认为政治的谈判行不通的时候,那就通过战争的暴力来解决。
真的是这样吗?那你干嘛还费这么多话啊。你如果这么说的,我也只好讲实际,这格言还真不能这么简单的理解。
这话并不是简单地表达战争是政治的合理解决,也不是指战争和政治只是定义转换的不同。而是二者分别代表暴力对抗和意志冲突,他们当中都包含着感情因素、运气成分。
这些综合因素的相互影响,会影响战略实施的有效性。要继续更深人地探讨战略问题,就不能不谈克劳塞维茨的“三位一体”战争思想。
克劳塞维茨的“三位一体”学说超越那句著名格言,暗示政治并不是老大,而是和机遇、军事一样重要的因素。为便于理解,我们可以简单地把“三位一体”归纳为三个词:冲动、理性、机遇。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三位一体”学说:
1、原始暴力、仇恨和敌意。这些都可以被看作一种盲目的自然冲动。
2、机会和概率的作用。创造精神在其中自由活动。
3、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的从属。战争受到理性的支配。
简略的讲一下三者大致的关系:
(一)冲动的暴力
战场上的军事行动,胜利不仅表现为占领对方领土,还表现为从肉体和精神上的彻底消灭敌人,这通常表现为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之后。
如果能全歼敌军,那么你就是大爷,基本你想要什么,就能从敌方得到什么。然而,全歼敌军很难做到,假设做到了,那么取得的成功也是短暂的。
被击败的敌人可能东山再起,他们会进行复仇。既然胜利成果只是暂时、难以持续,明智的做法就应该是在最合适的时机与敌谈判,以达成对己方最有利的方案。
如果失去理性,军事行动就会逐渐变得混乱无序,无法预测。一场为实现有限目标的战争未必会以相应的有限手段进行,战争就有可能越发暴力,战略结果得不到保证。
(二)理性的政治
政治必须始终要为战争创造条件,但政治又不能挑战军事的固有规律,以免影响军事成功的条件,进而影响最终目标的实现。关于这点,中国古人就很早提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
我们从军事角度看,军事行动的成败以及成果如何,也会造成巨大的政治后果。虽然表面看军事从属于政治,但是内在关系并非如此简单。
军事胜利可以预见,而政治胜利未必如此。战败国人民可能产生的抵抗运动,会产生如“敌后抗日根据地”般的强大力量,他们很快会让战场上的表面胜利化为乌有。
知道应该什么时候收手对胜利方很重要。政治要把握好军事行动的“胜利顶峰”,一旦达到顶点,政治上继续允许军事进攻往往会导致命运的逆转。
(三)机遇的影响
感情因素、运气成分,在政治领域表现明显,而在战争中更显得重要,往往让战争趋向复杂化。所以,战略要点不要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如果能坚持政治目标,就能避免成为愚蠢的暴行。
然而,敌对双方一方面因为冲突而不缺乏各种互动,另一方面他们也是绑在一起的仇家,在冲突加深的情况下,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坚持政治目标,排除各种因素的压力,其实并不容易做到。
因此,战略就会受到限制,各种感情因素、突发事件等都会产生放大的作用,会改变事先设想的局面,稍有不慎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冲动、理性和机遇,三者紧张的关系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克劳塞维茨战略思想的持久影响力。按照他的理解,理性的政策或许会对战争起到支配作用,但它往往要和冲动的力量以及偶然的机遇争夺主导地位。
国家之间的冲突无非是一大群人之间的对立,而一小群人的矛盾就表现在单位之中,一个人的情况就是认清自我的过程。
战略思想大可以治国、小可以修身。冲动、理性和机遇“三位一体”的思想,大家从中也可以学到很多人生借鉴,无论你正在干大事,还是在努力为稻粱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