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戒掉不好的习惯,还是养成新的习惯,靠的从不仅仅是一腔子热血(比如毅力、意志力等),更应该靠的是认知的转变和深入,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对自己大脑(思维)的拿捏。
一旦明白了习惯是怎么回事,靠知识和实践重塑习惯、利用习惯的力量,就变得没那么痛苦和遥不可及,也更少地因为预设自己“决心不够”“毅力不坚定”“自制力不强”等而止步于行动之前。
1.分解习惯,才能掌控习惯
分解习惯,弄明白习惯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弄明白习惯回路是如何形成的,知己知彼才能轻松拿捏。作者指出,习惯回路的三个要素是:暗示→惯常行为→奖赏。
也就是说,一旦我们找出启动习惯行为的简单又明显的暗示,并清楚地知道有哪些奖赏,而且这个暗示还要能够触发我们对奖赏的渴求。那么,这份渴求会驱动我们养成习惯。
正如书中所说“找到触发渴求的方式让创造习惯变得更容易”。习惯的养成,与其靠不知道会坚定多久的决心或靠是焦虑,不如靠给自己“画大饼”,只要饼足够大、足够“香”,就能诱惑我们坚持习惯。
建立新习惯的黄金法则,是“要找到是哪些渴求在驱使着你的习惯回路”,从而留住旧习惯回路中的暗示、提供旧习惯回路中的奖赏、同时插入一个新的惯常行为。我把这个过程理解为“偷梁换柱”。
弄明白了习惯的运作方式,我们会更有力量去养成习惯、坚持习惯。
2.必须相信自己是有可能改变
忘掉过去的自己,期待未来不一样的自己!给自己积极的暗示,不需要非得说“我相信我这次能做到”“我这次一定能坚持下来”的大话,只需要告诉自己“尽力一试,说不定能坚持下来”、“这次再试试,看能坚持多久”。
从习惯性否定自己、不相信自己,变为给自己尝试的机会、相信自己有做到的潜力、保持旁观自己的觉察力。
3.找到自己的”核心习惯“
作者在第二部分讲到了组织习惯,并提出了“核心习惯”的理念。这个概念也是我感触最深的理念。我觉得它同样适用于个体习惯的养成。核心习惯,就像一个启动键或一个杠杆,会引起其他方面习惯的改变。
所谓核心习惯,是指那些具有引起连锁反应的习惯,我的理解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习惯。
比如,我自己在养成读书、运动习惯的过程中,身心都得到了滋养,也促进我改掉了拖延的习惯,也养成了记录的习惯,还给了我对自己“能做到”的自信,给了我“凡事敢试试、只要敢试就有可能做到”的信念感。
找到“小成功”,作为改变的启动键。之所以称之为“小成功”,也就是说先找到容易做到的事作为改变的切入点,要简单、要少,从微小、简单到不可能做不到的事开始。不要一次性做出太多改变,不然最终结局往往是很难兼顾、很难坚持下去,导致挫败感、破罐子破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