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等年长者或是前辈先出去之后,自己才出去。
杖者:拿拐杖的人,特指老年人。
10.14 乡人傩(nuó),朝服而立于阼(zuò)阶。
乡里人举行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时,孔子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之上。
傩:古代社会流传下来的迎神驱鬼的仪式。
阼:指东面的台阶。一般的主人迎宾客之礼,主人是立在正房或者大堂东面的台阶上,恭立迎客。
10.15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托人向身在其他邦国的朋友问候、送礼,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
问人:不是问人问题,是向人问候。古代人问候远方的亲人、朋友的时候,也往往要奉送上礼物。因为托得远就更要讲究礼节,送别的时候要两次拜别送行,这样显得对人敬重。
10.16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品,孔子拜谢之后接受了,说:“我对这种药性完全没有了解,不敢随便尝。”
10.17 厩(jiù)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马棚失火了。孔子退朝回来后,问道:“伤人了吗?”不问马有没有损失。
孔子问人不问马,表明他重人不重财,和我们现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相通的。
10.18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xù)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国君赐给熟食,孔子一定摆正座席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一定煮熟了,先给祖宗上供。国君赐给活物,一定要饲养起来。陪同国君一道进餐时,在国君举行饭前祭礼的场合,一定要自己先吃点饭。
腥:指的是生牛肉
荐:指供奉
古代不仅是君主、卿大夫进餐之前要先行祭祖之礼,即便是普通士人或者下层民众也如此。
10.19 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孔子)病重了,国君来探视,他便头朝东躺着,身上盖上朝服,拖着大带子。
东首,意思就是头朝东。 绅是束在腰间的大带子。即使重病在身,孔子也仍然不会放松自己对礼仪的持守。
10.20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国君召见,孔子等不及马车备好就先步行去了。
10.21 入太庙,每事问。
孔子进了太庙,每件事都要打听。
每事问:并非孔子不懂得如何做 ,而是在他看来,这也是“礼”的组成部分。
20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