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认识婚姻本质,沟通更加有效
婚姻中的多数矛盾,是因为彼此的需求没有被看见
在爱情中,很多时候,“懂得”二字比“爱”更奢侈。爱一个人,并不一定能懂他,但懂一个人里面一定藏着爱。很多夫妻最后分崩离析并不一定是彼此不爱了,而是缺乏懂得。看不见彼此的需求,会让两个人相处起来很累,也感觉不到来自对方的爱。
归根结底,亲密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本质上都是需求的问题。每个人在关系中的需求都是很复杂的,大多数人可能会把对方的需求看得比自己的重要,并且不断压抑自己的需求,不和对方坦诚沟通,寄希望于对方能够主动看见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我们完全可以表达彼此的需求,进行良好的沟通,并根据彼此的需求做出调整。我们需要持续地看到彼此在需求上的差异,而不是无视或误解,当彼此的需求都得到重视时,两个人就会觉得自己是受到尊重和被爱着的。
布兰登教授将罗曼蒂克之爱定义为:“人和人之间在精神上、情感上和性方面产生的强烈依恋,它是一方对另一方高度认可的反应。”经历着罗曼蒂克之爱的恋人,会对伴侣有强烈的感情倾慕,有精神上的依恋,并为对方的价值观、外貌等特质所深深吸引。
心理可视性是罗曼蒂克之爱的核心和基础。在一段成功的罗曼蒂克之爱的关系里,双方都能拥有可视体验,都能感到自己的内在需求被对方看见,内在自我被对方接纳。反之,如果缺乏心理可视性,爱可能无法产生,或是无法长久生存。
布兰登教授将罗曼蒂克之爱视作一个人走向自我完善的重要路途。罗曼蒂克之爱确实存在,也可以长久,只是我们需要对罗曼蒂克之爱投入努力,去看见对方内心真正的需求,去给予对方真诚的反馈。
为了增强你们彼此的“心理可视性”,看见彼此的内心需求,你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做法。
1.情感验证,承认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情感验证”指的是对一个人的内部体验表示理解和接受。这种体验并不代表同意、允许和认可,而是一种对其“存在合理性”的承认,以及一种理解的尝试。具体来说,你们可以尝试运用以下技巧去验证对方的情感。
(1)准确地反馈。你尽可能使用疑问句,而不是武断地给他的体验下定义。要记得这样做不是为了判断,而是为了理解;
(2)表达理解。试着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基于他的性格和经历出发,去思考此刻的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应,做出这样的选择。
2.进行深层次的亲密对话
很多伴侣进入婚姻后,彼此之间的对话都是局限于日常琐事。比如,“今天吃什么?”“你睡了吗?”就像是例行公事一样,这些“例行公事”仿佛代替了人们更加重要和真正感兴趣的问题。
当分享不再是出于情感冲动,而是成了可有可无的日常寒暄,那么,你们就会离彼此的内心世界越来越远。所以,你们要经常性地进行更深层次的亲密对话。
第一,当发生一件事时,你需要真实地表达自己此时内心深刻的感受。深刻的感受不是指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与判断,而是关于我们内在的感受。有时候,一直揪着外在发生了什么,会阻碍我们去理解彼此内心世界正在发生的事。
第二,你的感受一定是基于当下产生的,而不是基于过去或未来。很多伴侣在吵架时喜欢翻旧账,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拿出来讲,或者喜欢讲未来。这种脱离当下产生的感受往往带给你们的不是深入了解,而是苦恼,因为当下的问题无法解决,带来的苦恼也无法消散。
很多时候,你看重的事并不一定对方也很看重,但并不代表他不在乎你。你需要准确地表达出来,让他有更多机会深入你的内心世界,看见你的情感需求。
“被看见”,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需求。如果你在亲密关系中没有“被看见”,即使对方说爱你,你也感觉不到爱。每个人对“心理可视性”的渴望其实就是渴望伴侣能够看见自己的内在需求,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很多人终其一生,也不过是渴望能与一个可以“看见”自己的人相伴一生。
如此,那些受过的委屈、经历过的痛苦、流过的泪,都会在“被看见”的那一刻彻底释怀。如果你想拥有真正亲密长久的婚姻关系,不妨努力试着去“看见”对方,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
彼此心灵相通带来的身心愉悦确实可以抵消生活中绝大多数的苦痛。为了家庭幸福,请试着去努力看到并让对方知道你在努力看到另一半的内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