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朋友们都在看电视剧《余生请多指教》。大概这就是疫情之下的一点慰藉吧。生活苦楚多,偶尔吃颗糖。我们都在感慨不只是爱情很甜,关于亲情的演绎也是让人非常的感动。
余生,是一个多么值得让人深思的词汇。
它是一个未知的状态,谁知道自己的余生还有多长呢?但它又是一个已知的状态,余生由下一刻的每一分每一秒构成。
“余生”是一个多么郑重又虚无的承诺!谁能保证余生呢?多少爱情的山盟海誓和海枯石烂,最后都消磨在了时间里。佳偶变怨偶,不在少数。
大概是电视剧里的爱情太”高级“了,普通人除了获得嗑CP带来的替代性爽之外,大概率很难有更为实质性的收货。反而是普通的亲子关系,能找到无数自己家庭相处模式的影子,有所共鸣。
昨晚看到林老师得知自己胃癌,偷跑出医院想要回老家;就想到我妈也是刚经历了一场大的手术,还在恢复的阶段。
他们家的相处模式,和我们家挺像的:有事说事,没大没小。
余生,不知道谁敢指教;但余生,多陪陪父母倒是真切的感慨。
但其实话好听,实际行动非常的苍白。毕竟按现在这种生活节奏,一年春节有7天假期,多请3天,算10天假。就算有个其它国庆五一,也不是每次都能回去。如果他们能活到80多岁,和他们待在一起的时间大约是1年。
内心可能会反驳,这只是现在条件不允许。未来,我会有更多时间陪伴他们,照顾他们。也许吧!
大概率,大部分人的人生都会在30来岁开始生儿育女,然后有接近20年的时光,大部分的人的精神重心都在孩子身上。是的,连同夫妻关系也为亲子关系让步。(想想也是可怜...为ta付出20年,得到的爱的反馈可能也就寥寥数载;真不让人喜欢这样的“爱的螺旋循环”)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叫《爱的八次约会》,里面有一对坚持每天都约会的夫妻很赞。业务繁忙、孩子哭闹、家庭琐碎....太多的理由让他们中断、取消约会了。
可是这对夫妻就是做到了,是发自内心地做到了,不是有太多重要的事情要做,约会就可以走走过场的敷衍了事。在最为繁杂的岁月,也保持着每天半小时的全情投入与关注。
这种余生我们都一起约会,也是很高级喔!
话说回来,换一个角度想:余生事务繁杂,要多陪陪父母,也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高关注地投入吧。安静地好好听爸妈把昨天讲过,前天讲过,大前天也讲过的事情再讲一遍。
比如说,这一周我爸妈的故事是:
我爸去大田里抓鱼,第一天抓了一个三斤多的鱼,开心惨了。然后做鱼时,翻车了,弄得特别难吃。我妈吐槽了他。为了找回面子,第二天他又去抓鱼,虽然只有一斤多,但好歹一雪前耻了。聊天的话题脱离不了以上的经历。
但是,今天晚上,我听到我爸走路拖地的脚步声,吐槽说:走路一拖一拖的,xi shi(邋遢)歪歪的。
他反驳:我脚痛。
问:为啥子痛呢?
答:捉鱼把脚划到了。
问:哪天?
答:第一天
无语:受伤了,第二天还下去搞。
......
我暴躁:五六十岁的人了,还像个娃娃儿。
想一下,又换一副面孔问:有事没得耶?好点没得耶?
如果,我没有多关注他,大概率我不会知道我爸伤了脚。他们谁都不会主动提起的。
摇摇头,我爸妈真的挺“欢乐”的,吵吵闹闹地过完今天,还有明天。
余生,大概率还挺漫长的。想想又充满了希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