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者:戴戴
沟通者简介:我不是一个善于跟他人发展“熟悉”关系的人,由“不熟悉”到“熟悉”,到底需要多长时间、需要什么契机、需要怎样的努力?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但是,当情绪真的快要崩掉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不再是空荡荡的一片,而是突然闪过“戴戴”名字的时候,我想,也许,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她和我建立起了一种可以被称之为“信任感”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无关距离的远近,无关生活环境的差异,也无关个性的差异。
沟通关键词:尝试、目标、选择
沟通鉴定:大一开学的第一天,每个人被要求上台做简短的自我介绍,在台下的我听着索然无味的“我叫什么”、“我来自哪里”、“爱好是什么”的模板式的简介,有一种犯困的感觉。直到,一个短头发的女生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第一句不是“我叫什么”,“我来自哪里”,而是指着耳朵上的助听器直言不讳地说她的听力有些不好,所以大家以后跟她说话请说慢一点,她会认真地去听每一个音节、每一个字词、每一段话语。听着她的发音,感受着她平稳的语速,看着这个穿着简单大方却依然不卑不亢的女孩子,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我在台下认真地盯着她的脸,把她的模样印在了脑海里。开学的第一次班会,我脑子里没记下几个人,但戴戴是其中之一。
大学四年过得跟打仗一样,戴戴和我同班不同寝,相对独立的性格使我们平时交际也不多,直到毕业季,当大家都在为论文和毕业后的归宿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一次偶然的聊天,我问戴戴毕业后的打算,她说她已经申请去英国继续深造,在等消息。我在惊诧的同时带有一点不可思议:去英国?一个人?好低调?我不知道自己当时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在我的印象中,我们那届选择出国并且最终出国深造的,就只有戴戴一个人。
启示录:
我是一个有点小孩子气、不时抱点小幻想的人,但同时,我又是一个现实的人。我不喜欢过于虚浮的东西,不太喜欢以仰望天空的姿态挥毫恣意地谈论“梦想”、“人生”之类的大话题。我知道虚浮的东西有时很重要,比如“情绪”、“情感”、“心念”等,但是,如果凭空去讨论这一类话题,不免给人以隔空望山、遥不可及的感觉。
四年的同窗之谊(其实大学的交流并不多)加上后来文字上的互相切磋(我们应该算是因文字结缘吧)拉近了戴戴和我的距离,“简单直接”是我们的沟通风格,“大胆直白”是我们的沟通模式,所以,在做这个专题之前,我时刻提醒自己要避开虚浮空阔的话题,我不想让这个难得的交流机会蒙上任何的主观色彩。是的,我希望自己能理智地面对每一个沟通者,哪怕对方是彼此熟悉的人。
只是,两年的时间改变了很多,同处这一尴尬年龄段的我们真的太默契,默契到都不自觉地把话题引到了那个方向。在后期的文字整理中,我突然意识到,我在主观上那么排斥的话题,如果有真实的经历将其填充,好像也没那么糟糕。原来,我害怕的只是它的虚浮苍白而已。
戴戴和我一样,是理想与现实的复合型人格,她当初选择只身赴英的原因纵使现在可以渲染出很多看似“高大上”的理由,甚至可以写成一部充满励志与传奇色彩的长篇小说,但初衷确实很简单:她想要锻炼、挑战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脱离了父母、亲人和所有熟悉的人,到底会怎么样?
到底会怎么样呢?结果就是,虽然困难重重、历经坎坷,但依然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激发了自己的潜力、锻炼了自己、挑战了自己——原来,我们远比自己想象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只是,这个故事才刚刚开了个头。
回国后的戴戴有着所有海归共有的心态,那个理想比现实重要,要为理想奋不顾身的感觉。我知道那种“小宇宙”燃起来的感觉,所以,当考博失利,工作屡经波折的时候,纵使在英国像勇士一样披荆斩棘、无畏无惧的戴戴也开始了自我怀疑。按戴戴的话说,那是一种“在象牙塔呆久了,觉得自己什么都行”的感觉。
所以,几天前才从北京面试回来的戴戴在随后与我的沟通中,展露出的,是一种更加从容、更加成熟的心态。
哪怕再辛苦、再艰难,也依然要去大城市立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为了一份好工作?为了一个大城市的户口?抑或是,为了未来那张空头支票?
在大城市过活有这么难吗?不难,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真的很低,一个月两千可以活,一个月两百也不会死,就看谁有这个毅力能坚持下去,而这个“毅力”的来源,就是我们所谓的“心念”。
刚从象牙塔走出来的我们,内心是空虚的,在物质上是一无所有的。但是,正是这个一无所有,我们反倒有了尝试的勇气和资本。
一个人价值的高低不是工作的类型,也不是薪酬的高低,而是个体能否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从中体会到心灵的充实感。
大城市确实有更多的机会,但这些机会是面向所有人的,如果没有属于你的机会,纵使有再多机会又有什么意义呢?“象牙塔”教给我们的社会第一课就是要拥有自己的“选择”与“判断”能力。因为拥有这个能力,我们能比其他人少走一些弯路,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知道一个方向,能够果断坚决地向着这个方向无畏无惧地走去。
现代社会的可怕在于我们身边充斥着太多太多无关紧要的信息,这些信息渐渐湮没我们的心声、操控我们的情绪、影响我们的判断,我们甚至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忘记了初衷、迷失了方向、丢弃了梦想,更有甚者,迷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每个人活着都不会容易,你首先需要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但是,你怎么可以丢失最初的梦想?这个世界,总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有多少人忙忙碌碌只为那份初衷?只为等待一个机遇破茧成蝶?如果你不是,那么一定有人是!
在戴戴的观念中,我们不能为了工作而工作,如果真的选择这样,就不要去抱怨、不要去惋惜。人生没有假设,也不需要悖论,只有“是”或“否”这两个选择。
这就是我欣赏戴戴的地方,无论面对什么,她都一如既往地果断、坚决。年轻可以不必考虑过于安定的生活,尝试并付诸行动,是年轻的资本。如果选择妥协,那么一定是你不够坚决;如果不够明确,那么请给自己一点时间,倾听内心的声音后再做选择。
谈话快结束的时候,时针已经指向夜里十一点了,隔着手机屏幕,我能感受到戴戴内心的那片世界,那个承载着希冀与梦想的世界,很宏大、很壮阔。我知道未来的她可以走进那个世界,触摸到那里的云彩,感受到那里的阳光,只是,那时的我又会在哪里呢?
戴戴仿佛隔着遥远的距离听到了我的心声,她发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孤独的,你只需要在乎你自己,任何人的存在都是一个个美丽或者悲伤的点,这些点串起来,就是人生。所以,不要害怕,学着去享受它,纵使现在面对阴影,但只要心中向往光明,还想要去争取,这就足够了。”
我会心一笑,谁知道呢?说不定若干年以后,我们在各自的轨道上都走出了很远很远,纵使不相交,但在平行的道路上,那种“江湖相望”的快意,是只有曾经彼此了解过的我们的默契。
愿江湖归来,依然潇洒如初!
愿孤勇之后,世界尽在眼前!
认识有趣的人,知道有趣的事,相信沟通的力量,每天半小时,打造生活启示录。
这里是聂溪绯,一个处在成长过渡期但始终相信文字自我救赎力量的文科女。